李卓彬:我们已成功达到四项要求,不管评选的结果如何,都已显示出广州市政府和广州人民要将广州建成国际“花园城市”的愿望和决心。
阿兰:广州团的演讲非常优秀。七个城市到底谁能最后胜出,取决于评委们的判断。但我个人认为,广州获奖的机会很大!
昨天下午3时30分,2001年国际“花园城市”评选决赛在深圳进入高潮,备受瞩目的广州代表团压轴登场,进行E组(人口100万以上城市)决赛的陈述和答辩。当三名专家代表在六位国际评委和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完成答辩,广州市副市长李卓彬激动地迎上前去,向三位专家表示祝贺。国际公园协会秘书长阿兰事后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盛赞:广州团的演讲非常优秀!
三位专家不简单
昨天代表700万广州市民出场应答的三位专家,经受了不亚于奥林匹克决赛的考核。他们分别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院长仲伟合、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副总工程师李敏和贾兰兰。
这几位专家均可谓久经沙场。担任主讲的仲伟合曾在英国留学两年,操一口流利而纯正的英语,他的演讲思维敏捷、条理清晰,风格热情奔放,曾多次随李长春、卢瑞华、黄华华、林树森等会见外宾,并担任重大外事活动的司仪。昨天面对评委多次近乎“刻薄”的提问,他都不假思索地“啃”了下来。李敏是著名经济学家吴良镛在华南地区惟一的高足,经济领域的问题自然难不倒他。
三人中最年轻的是贾兰兰,20来岁,样子甜甜,个子高高,是广州市政府外事办的翻译,经常替林树森市长做英语翻译。广州团的陈述结束后,评委的第一项提问便由她回答。贾兰兰开始时有些紧张,但很快就放松下来,第三次回答提问时,已显得颇为老练了。
评委全部起立致谢
不知是不是评委们对半个“东道主”的广州青眼有加,他们向广州团提问的时间竟比其他城市的45分钟足足多了15分钟,而且由于广州团的代表都是直接用英语回答,省去了翻译时间,随问随答,中间没有任何脱节,这1个小时的提问真正份量十足。
不但答辩时间延长,6位评委对广州的提问也特别的多而且尖锐。记者留意到,评委此前对其他竞选城市的提问一般都在9个左右,而对广州团的提问却似连珠炮,一连问了20多个问题,这说明他们对广州尤感兴趣。
陈述和答辩完成后,6位评委不约而同地起立鼓掌,向广州三位代表致谢。此前除芝加哥代表团外,其他城市均未获此“殊荣”。记者席上近半国外同行也将广州团的这场压轴戏视为全剧的高潮,并报以长时间的掌声表示祝贺。
阿兰说:广州的机会很大
记者注意到,国际公园协会秘书长阿兰赶在大厅关门前的最后一刻进了现场,静静地坐在末排一处角落里凝神静听———这可是阿兰唯一一次全程旁听参选城市的竞选。
阿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他分别在1988年和今年8月到过广州,这十几年间,广州在污水治理、电力改造、交通改善、绿化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效果也很突出。可以说,广州的发展与国际公园协会“鼓励加强公众的环境管理意识,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宗旨不谋而合。
阿兰还说:“包括广州在内的这七个城市都是很优秀的城市,今天的演讲都很不错,但我觉得广州是非常优秀的,到底谁最后胜出,取决于评委们的判断。但我个人认为,广州获奖的机会很大!”
第一步已经成功
“自信、热情、和谐、真诚”,早在上月28日广州参选代表团离穗赴深时,李卓彬副市长就代表广州市政府向代表团提出了这四项要求。
自信,是对广州市长期以来为改善家园,对创建国际“花园城市”所作出的努力及成果充满自信,对能够融入国际舞台并与世界花园城市的佼佼者在同一舞台上一比高低具有自信,对广州人民终将成为国际“花园城市”的一员满怀信心;热情,不管评选的结果如何,广州代表团定要胜不骄、败不馁,虚心向国际发达城市学习;和谐,团队内部、与兄弟代表团之间、与评委之间,都要和谐相处。
真诚,对评委的任何提问务必实事求是,不浮夸、不文过饰非,坦然面对不足,有问必答。
昨天的答辩结束后,李卓彬副市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非常成功,比我预想的还要好,我们很有信心。”李卓彬说,代表团已成功地达到上述四项要求,不管评选的结果如何,都已显示出广州市政府和广州人民要将广州建成国际“花园城市”的愿望和决心。(新快报记者曾晓华、潘恒年、罗云芳、韦华杰)
   定短信头条新闻 足不出户知天下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