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不仅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也规定了国家的司法制度,对审判机关的性质、地位、作用、职能和责任以及司法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原则,宪法都作了专门的规定。恪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保证宪法的实施,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神圣职责。
依法履行神圣职责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的最基本要求,就是确保法律的贯彻实施。
改革开放以来,审判机关忠实地履行宪法的职责,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保障国家制定的各项法律得到贯彻实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目前全国法院每年审理的各类案件,已经从八十年代的130多万件,20多亿元的财产诉讼标的,上升为现在的近600多万件;审理的案件类型从刑事案件、婚姻和继承等传统的民事案件,发展到刑事、民事、行政三大审判体系,仅民事案件的涉案标的就达5800多亿元。人民法院在开展刑事案件、民事案件以及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中,依法严惩各类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国家统一以及危害社会治安和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维护了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社会秩序,保卫了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保护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并教育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保障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除了执行各类实体法外,人民法院还严格执行有关的程序法,确保宪法规定的公民的诉讼权利得到实施。审判方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各种诉讼权利。此外,为了确保司法公正,人民法院近年来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回避制度。
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也是对审判工作的基本要求。人民法院在各类案件的审理中,始终应恪守这一规定。
近年来,人民法院在惩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中,坚决依法审判了成克杰、胡长清、李纪周、慕绥新等一批身居要职的腐败分子,维护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仅仅表现在惩治犯罪方面,还体现在对人民的保护上。为了保证社会上的贫弱群体能够行使宪法所赋予的诉讼权利,各级人民法院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对其在诉讼费用上适用缓交、减交或免交的救济措施,让那些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但经济困难交不起诉讼费的群众,打得起官司;让那些确有冤情但正义难以伸张的群众,打得赢官司。据统计,目前已有近30万起案件的当事人,特别是那些残疾人、孤寡老人、未成年孤儿和社会福利企业、特困企业,实实在在地得到了司法救助。
推进司法改革维护司法公正
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出台了《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其宗旨就是要以宪法的规定和原则为指导,以公正和效率为目标,保证司法机关更好地行使好宪法所赋予的审判权。近年来,人民法院加快了改革步伐。
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各级人民法院的当庭宣判率越来越高,裁判文书的说理性越来越强。公民持有效身份证可旁听庭审,还可以到法院查阅裁判文书。为了提高办案效率,全国法院普遍推行审限流程追踪制度,防止和杜绝超审限案件。
去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全面实行了立审分立、审执分立和审监分立,强化了审判机关内部的自我监督机制。与此同时,全国审判机关还开展了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选任制度的改革。今年,全国法院为确保进人关,又与其他司法机关一起,建立了统一司法考试制度。为进一步提高法官的素质,保证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10月,《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正式出台。11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及专门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引咎辞职规定》,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了法院领导干部管理制度。
实践表明,司法改革,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司法制度和审判机制,同时亦使宪法有关司法制度的规定的内容得到了具体的真正体现。(本报记者徐来)
   定短信头条新闻 足不出户知天下大事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