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雄今天上午消息 记者颜长江、吴万生报道:今天上午10时许,广东南雄小岭医院的15位麻风病康复者“出山”了。截至发稿时止,记者仍跟随着他们搬家的大卡车,行进在前往新家的路上。
这次搬家不同一般。他们为此等了整整48年。
1953年,一群麻风病人在政府的组织下,徒步数日,穿越南岭帽子峰下的森林,建立了小岭医院,由于当时麻风未有特效药,世人对他们充满偏见,他们只好“流放”深山。大多数人再也没有出山。
记者从南雄出发,要走近两个小时的乡村公路,才能抵达这山沟。公路的尽头就是这几间平房构成的小岭医院,这里离最近的民居也有十多公里。1992年,医护人员撤回城里,一个月来探望一次,送上一次肉、米。多数日子,他们与世隔绝。
20世纪90年代,麻风病有了特效药,这里的麻风病人均已康复。国家也鼓励他们回归社会,但是,亲人们再也不愿接受他们。
近年,广东慈善机构汉达康复协会的麻风病专家杨理合教授不顾七旬高龄,四进深山。去年那一次,记者和杨教授一起问过他们的愿望。“要有电灯,要有电视,保证医药,离城不远……”他们说。
多么朴实的要求。杨教授为此奔波,终于联系上韶关曲江的韶西医院。该院有意接受这批病人,这家医院环境、设施良好,更重要的是位于水美稻香的“人间”。韶关、南雄两市的主管部门也基本同意。然而,经费是个问题。
2000年7月9日,本报《视觉新闻》以《固守深山五十年》为题,对此作了报道。本报读者为此捐款逾五万元,这有力地促进“搬家”工作。今年,在省卫生厅的过问下,终于定下今天“出山”。不幸的是,在这一年多的等待里,又有四人去世了。
昨天,他们用不太齐全的肢体,收拾好并不值钱的家当;今晨,他们的眼神掠过种了几十年的土地,和埋葬在土地里的同伴,装车,上路,出山……
何谓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而且传染率低的疾病,该菌永久破坏神经系统,病人因此成畸残状,四分之一的病人因没有眼泪而致盲。麻风病并不让人短时间内死掉,而是让人慢慢地承受自己的鼻子、耳朵、手指或视力的溃烂乃至消失,和世人惊恐的眼光。麻风病的历史极为沉重。1935年,国民党就曾在广州白云山集体枪杀了300多名麻风病人。
中国麻风病概况
近50年累计病人约50万人,在世约25万人;到2000年年底,6000多人犹在服药,其他的或者去世或者康复;全国麻风村约800个,生活的病人或康复者共约2万人,其中广东63个村4000多人,占全国五分之一。
1995年,改善、关注麻风病人的国际组织“国际理想协会”在美国成立。位于广州的“汉达协会”就是理想协会的中国成员。
读者捐款情况
自本报关于小岭医院的报道见报后,本报读者向汉达协会捐款约五万元,其中突出的有:东莞沃南路读者朱梁风捐10000元;东莞读者萧凯捐10000元;深圳横岗镇打工者卢裕捐款六次(表示将继续捐下去);广州解放北路读者李凡捐2000元;佛山市石湾读者陈艳芳捐3000元
   定短信头条新闻 足不出户知天下大事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