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程婕报道 日前,记者从北京市商委了解到,一项让老百姓都能方便放心地吃上早点的“早餐工程”正在酝酿之中。商委专门请来工商、卫生、城管、公安、交通、银行、地税等10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研讨,有可能在明年正式推出新的早餐供应形式,并且更加卫生、科学。昨天,记者在北京街头进行采访,发现在外吃早点的北京人真不少。
摊上的早点吃得热乎
昨天早上7点多钟,家住广渠门外南街一条小胡同的张先生走出家门上班,像往常一样来到胡同对面的早点摊。正在露天大锅里捞馄饨的老板娘熟悉地与他打招呼:“还是来两根油条、一碗粥吧。”
这个小摊其实是从一个小饭馆里“伸”出来的。黑乎乎的煤气罐、简陋的铁皮炉、油烟直冒的大油锅,还有案板、条桌、圆凳、洗碗的红桶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下。据了解,这样的露天早点摊大都在胡同、居民小区、车站周围,吃早点的人图的是就近、方便、便宜,不到两块钱就能吃好吃饱。
店堂里吃早点开始流行
近一两年,在有关政府部门的组织下,不少10点钟才开门营业的饭馆、酒楼也做起了早点生意。加上一些便民小吃店,在店堂里吃早点的人越来越多。
昨天,记者在团结湖附近看见好几家餐馆、酒楼在门口摆出了很大的早点广告,明码标价:油条0.5元一根、紫米粥1元一碗、小笼包2.5元一笼……比街边小摊贵不了多少。经常在酒楼吃早点的王女士认为,这些酒楼看起来很正规,卫生条件应该有保障,而且价钱完全可以接受。
早点是个综合工程
有关专家认为,早点既应考虑到老百姓的消费习惯,又不能完全迎合消费者,应该加以合理引导。大家习惯在街边摊点吃早点,但是,露天制售的食品很难达到卫生要求。同时,老百姓爱吃的一些传统食品从健康角度讲可能不太科学,应适当引导大家减少消费量。
   订头条新闻送千元大奖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