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逐步由对峙走向缓和,由隔绝走向交流合作。与台湾只有一水之隔的厦门市,在建设特区的20年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海峡两岸合作交流基地和桥梁,在推动两岸交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今年10月底,厦门特区共引进台资企业1893家,合同投资额38.8亿美元。两岸试点直航集装箱运输累计已近150万标箱。近8年来,厦门共为台胞办理落地签注及办证26万多 人次。
厦门在两岸经贸往来中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早在厦门特区初创的1984年,祖国大陆第一家台资企业就以港资的名义出现在厦门。随后,越来越多的台商到厦门进行试探性投资。
较早到厦门投资的灿坤公司,原来是台南一家小型家族企业,投资厦门后很快发展成为规模可观的跨国公司。灿坤在厦门的成功发展不但使它积累了资金,更增添了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兴业的勇气和信心。
灿坤的成功先例产生了良性效应,厦门很快发展成为两岸投资、贸易往来最密切、各项交流最频繁的地区之一。更多的台商通过厦门认识了解了祖国大陆。
厦门的特区效应不但为台商到祖国大陆大投资的热潮架设了桥梁,还为台胞到祖国大陆安居的大迁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厦门荣誉市民榜上有31位台商。来自高雄市的付锦和10多年前怀着陌生和新奇的心情携妻到祖国大陆观光旅游,没想到一下子就爱上了祖国大陆,先是在杭州住了几年,后来举家迁到厦门,在厦门开了一家杭州菜馆。付锦和说:“我现在回台湾反到成了探亲啦。”
在两岸关系的发展中,厦门有了许许多多的“第一”:
1982年6月,厦门设立台轮停泊点,台湾渔船可直接进港靠岸;1987年首次有43位台胞乘“鼓浪屿”号抵厦探亲;1987年首次到祖国大陆采访的台湾记者访问了厦门;1988年,厦门红十字会将一位落海获救的台湾青年经台湾红十字会组织协助送回台湾;1989年5月海沧、杏林辟为台商投资区,1992年2月又设立集美台商投资区;1993年,厦门灿坤成为祖国大陆第一家在B股市场挂牌上市的台商独资企业;1994年3月,厦门市金莲升高甲戏剧团首次赴台湾演出;1994年9月,《厦门市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通过实施;1997年4月19日,厦门轮船公司“盛达轮”开始两岸试点直航首航,结束了两岸40多年来船舶不能直接通航的历史;1997年5月,依照两岸《金门协议》,祖国大陆方面首次从厦门遣返台湾劫机犯刘善忠;1998年5月,厦门在大嶝设立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今年1月2日,金门民众访问团180人首次直航厦门,开始两岸民间直航;今年2月6日,居住在福建的金门同胞91人组团首次搭乘“鼓浪屿”号轮直航金门探亲谒祖。
从年初到现在,金门至厦门直航船舶已有逾百个航次,入出境人员达万人之多。有十分之一的金门居民到过厦门,并有部分人士在厦门购置房产。
展望未来,厦门市市长朱亚衍表示,两岸交流日益密切、民间融合的发展趋势必将赋予厦门新的重要使命。厦门人民盼望两岸和平统一,也愿为这一天的早日到来继续做出努力。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