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3日,东方网刊载了《为了抢救中毒的新疆兄弟……》的通讯,介绍了上海人民为新疆误食带菌豆豉而中毒的病患提供紧急援助,热心寻药的事迹。人们对文中提及的那位提供药品来源线索,并亲赴新疆当地送医救助的上海医生袁慧英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然而,昨夜今晨,一条与此有关的消息则令人震惊,袁慧英医生在为当地病人出诊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因公殉职。消息传来,令人扼腕痛惜。今天上午,东方网记者冒着霏霏冬雨,来到了袁医生生前所在单位上海吴泾医院。
老伴回忆最后一别
在医院的接待室里,记者见到了袁医生的家属。老伴赵克敏极度虚弱地半躺在沙发里,已是欲哭无泪,两个儿子和儿媳妇陪伴在老父亲左右,悲痛万分。老赵向记者回忆了他和袁医生最后离别时的情形。"那天,她上午接受了东方电视台的采访,下午三点就要出发去新疆。走得很仓促,我给她拿了一件风衣,多带了件羊毛衫。因为她平时身体不好,晚上睡觉需服用安眠药,最近胃也不太好,所以我把药放在她的行李中,还特地关照她不要忘了按时服药,就这样她出发了。13日晚她到了乌鲁木齐后,星夜赶往库尔勒市巴州医院,在途中车上,她打了一个电话,报了平安,并说天很冷,零下27度。在路上,她心急如焚,连续吃了两粒安眠药也无法入睡。第二天下午一点二十分,她在当地医院向家里打了第二个电话,说病人已脱离危险,她就要离开医院了。谁知,这竟成了她打来的最后一个电话。"
儿子赵群说:"妈妈时时都为病人考虑,只要病人需要,她就会前往。有时,冬天的晚上,出诊回来,冻得直发抖,她就烧碗烂糊面当夜宵,一碗烂糊面啊!"赵群说到此时,泪水夺眶而出。"她清苦了一辈子。平时连买包方便面都要考虑再三,还要比较一下哪家店便宜。但她对救治病人则说一不二,无论多远的地方,只要需要,都会毫不犹豫地前往。有时,我们做小辈的对此觉得不可理喻,但她总说:'我是个医生,救治病人是我的责任',她认为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
病人不忍相信这是真的
在吴泾医院的门诊大楼里,记者见到病人们纷纷围在一起,谈论着袁医生。他们已从新闻媒体上得知了噩耗,他们对袁医生的行为啧啧称赞,对她的突然离去感到惋惜。据医院值班同志介绍,今天上午一上班,医院就不断接到观众、读者和病人的来电来访,纷纷表达对袁医生的敬意和哀悼。
毛静鹤和朱桂珍夫妇曾经是袁医生的病人,同时也是十几年的朋友。昨晚当他们看到新闻后,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今天早上六点三刻,这对年逾古稀的夫妻就从宝山的家中出发,纵跨整个上海市区,辗转近五个小时,来到位于西南远郊的吴泾医院。他们要亲自来安慰一下袁医生的老爱人,要再看一眼袁医生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当朱桂珍见到袁医生的家属时,不能自已,失声痛哭。她回忆起自己1978年因产后感染,生命垂危,是袁医生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将她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的情形,连连说:"她可是个好医生啊,她待病人有多好啊!"毛静鹤说,她不仅为人好,而且医术高超。曾经有个病人,需要穿刺,别的医生对这个手术做不下来,而袁医生一来,就迎刃而解。"我们前几天在电视新闻中看到袁医生,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们还说,袁医生老了,年轻时,她真的是很漂亮的呀!然而,昨天却听到了这个不幸的消息,真是难以接受啊!"他们不忍相信这是真的。
“她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吴泾医院的医生们今天也沉浸在悲痛之中,说起袁医生,都情不自禁地连连说"那是个好人啊"。副院长耿忠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袁医生是个老医生,十多年来工作一贯兢兢业业,对病人极其负责。1999年退休后,因她的出色表现,医院继续回聘她,让她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年轻医生。她天天上班,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只要医院有任务,她都坚持做到随叫随到。她的工作态度,带动了我们吴泾医院一代年轻医生。她在我们医生中有着非常高的威信。如这次去新疆,就是她平时对待病人高度负责,满怀热情精神的体现。我们要以袁医生为榜样,搞好医务工作。她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今天在吴泾医院,记者还遇见了专程前来慰问袁医生家属的闵行区副区长王胜扬。他认为,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袁医生确确实实发扬了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尽了一个医生的职责。我们应该发扬她的这种精神,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驻上海联络处朱银江主任向记者表示,袁医生有着崇高的境界,不远万里前往西北边疆为当地人民治病,这种精神是值得巴州和新疆人民学习。新疆人民对以袁医生为代表的上海人民的这种情意将永远不会忘记。
不胜唏嘘,无尽哀思,人们在谈论着,追忆着,忘不了这样一个平凡的名字--袁慧英,人们都说她是"好人,袁医生"。(编辑:吴麒敏 作者:王震)
   新浪闪烁短信,闪亮登场,传情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