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记者杨玉峰)昨天,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部门得到证实:放归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的27匹新疆普氏野马,目前已有1匹死亡、两匹出现虚脱现象,为了减少损失,剩余野马近日将被拢回栏内。
据了解,死亡的野马是匹1岁的暗红色野马,对其死因,有关专家认为和它的体质有关,野马放归地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冬季的植被资源不丰富,食物缺乏对初次抵御恶劣自然条 件的野马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困难。在剩余26匹野马中,还有4匹幼年野马的现状不是很好,其中的两匹已出现了虚脱现象。
昨天下午,记者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野生研究专家谷景和教授取得了联系,谷教授表示,野马放归是一件漫长而复杂的事情,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功是不太现实的,由于是实验,就免不了付出代价。
谷教授认为此次野马放归实验取得了三大成果:证明野马能够对付天敌;野马随季节迁移的习性依旧存在;这批野马的总体种群成活率还不错。
据了解,26匹野马前几天出现于距放养地西南90公里附近,当地的气温约为零下20摄氏度。根据专家论证意见,野马过冬有两套方案:一是在野马食物紧缺的情况下将饲草和食盐投放在野马活动区域内帮助其过冬;二是在第一套方案失败的情况下,将野马收拢到野马繁殖中心饲养,待其身体恢复后再重新放归自然。
只有近两成放归获得成功
2001年8月,在新疆准葛尔盆地放归了27匹野马,由于难以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如今已有一匹死亡。
2001年年底,从北京动物园传出消息,一直生活在笼子里的珍稀动物朱鹮正在为“回家”做准备。
目前全世界科学家已经进行过100多个项目的放归试验,可是成功的只有近五分之一,从这个数字中足可看出放归的难度。
丧失本性为放归设置障碍
在人工环境下长大的野生动物过的是“饭来张口”的安逸日子。以野马为例,100年来,它们从来不必为了找到一块水草丰美的草地而千里奔波,甚至没有见过它的天敌狼的样子。以奔跑见长的野马变得肥胖而慵懒,血缘越来越接近,野外生存本领一点点在流失,几乎与家马没有什么区别了。把这样一群动物放归到险恶的自然环境中,能否生存下去已成了首要问题。为了让它们顺利回归自然,研究人员经过多年试验,选择最优秀的马组成马群,用德国“黑贝”冒充狼作抵抗天敌的训练。即使这样,野马在放归时还是脚步踯躅。
除了找食物、避天敌外,放归的另一个难题是疾病。如果放归不当,它们很可能把病菌带入自然界,破坏物种的稳定性。
人类正在吞噬动物的领地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自然界中留给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在西北地区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景象:野骆驼在盐碱地里啃食着夹着沙石和盐碱的枯草,而在几十公里外就有一条草木茂盛的河沟,可是因为有一个牧人占据河沟放羊,野骆驼就不敢贸然前往。朱鹮回归自然后,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朱鹮喜欢在稻田里活动,可是现在的稻田几乎没有不用农药的,如何教它们识别农药可能也要列上研究人员的日程了。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濒危动物放归的研究,去年12月23日,又有7000尾中华鲟在连江流域放归大海,大熊猫的放归研究也取得了进展。让更多的动物回到它们的世界中,这既是在为人类赎回破坏生态平衡的罪过,也是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的有力保护。晨报记者赵孟轶杨玉峰
晨报资料:放归
让野生动物回家,在国际科学界被称为放归或放养。所谓放归,就是让在人工环境下繁殖的野生动物脱离人为的干预,回到大自然中,依靠其原始本性,进行觅食、自由搭配种群等活动,以达到种群存活、繁衍、扩大的目的。
作为一种科学性的保护措施,放归绝对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放生,它需要经过逐项的、长期的科学实验,让已失去野性的动物实现体能、天性等方面的回归。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