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外交部工作小组组长张敏向本报记者讲述历史
本报特派记者王林、夏雷自喀布尔报道 昨天,本报记者随中国外交部派阿富汗工作组一行4人来到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的馆址察看整修情况。
工作组雇请的公司的工人正在用铲刀一点一点地铲掉使馆大门上已经掀起的原本是朱 红色的漆皮,而工作组负责人张敏正站在大门旁指点着工人的工作。他告诉记者,这些工人是从当地一家公司聘请的,工作组要求他们在两天之内将大门漆好。
一进使馆大门是一个小广场,在广场上建有一座假山造型的喷水池。一只仙鹤站立在假山顶上,看上去,它已然老得失去了颜色。喷水池后面十几米处就是使馆的副楼了,它建于上世纪70年代,楼顶上飘扬着五星红旗,楼门上方的墙壁上悬挂着国徽。几名工人正试图卸下窗子上满是窟窿的玻璃,准备安上新玻璃。
据外交部工作小组负责人张敏介绍,这栋楼房是目前中国使馆保存最完好的一栋建筑,尽管它在十几年前也曾遭受过炮火的攻击,其中有一次一枚炮弹从房顶穿过,但是当时的使馆人员就已经将被炸处修好了。
这栋楼房将成为中国使馆的前期主要办公地点,开馆仪式也将在此楼门前举行。二楼前的小广场也已被工人们清理好了,显得比较整洁。
而中国使馆的主楼则没有这么幸运,尽管与副楼相隔不到20米,却曾遭受过非常猛烈的炮火袭击,右侧楼体毁坏得比较严重。外墙上的大小弹孔不下200个,还有几个弹坑则是火箭弹留下的痕迹。
望着这栋大楼,张敏说,在1993年的除夕下午,使馆人员正准备会餐,几枚火箭呼啸而来,所幸的是,楼外的几棵大松树挡住了火箭的袭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张敏说他当时正在院子里,看见两个直径十几米的火球在树冠上炸开,碗口粗的树枝掉了一地,两枚火箭弹使得年夜饭也泡汤了。
在主楼的另一边,是一座较矮的两层砖楼,它是60年代建的最早的一处馆舍。当时作为使馆商务处的办公地点,这座楼朝北面的二楼已被火箭弹掀开,二楼内还多次受到炮火的袭击,弹痕累累,已不可能再使用了。
张敏说,这座楼被袭击的时候,中国仪器进出口总公司的一位副总经理和一些工作人员正好在里面谈判,楼被炸以后,张敏赶快跑过去,当时只见他们还坐在那里没有反应过来呢,张敏叫他们往外跑,此时他们才反应过来,飞快地跑了出去。
中国驻阿大使馆占地10000多平方米,除了3座楼外,还有车库、花房和篮球场。由于它的左侧是阿富汗外交部,大门对面隔着马路不远处是国防部,因此在战争时期,常常有“流弹”光顾。
在使馆的一侧院墙下面,几名工人正在平整土地。张敏介绍说,由于多年干旱少雨,原来打的一口井已经无水可用,现在正准备让这些工人在这里打一口70米深的水井,以供重新开馆后使用。使馆当年还有菜地,如今这些菜地已经没有什么菜可种了。
张敏先生当年在阿富汗使馆还种过20棵樱桃树,提起这些树,老先生一声叹息:“都死光了。”但是当年种的松树却长得十分茂盛。
在中国使馆内还有古巴的几辆汽车,那是当时驻阿富汗各国使馆大撤退时,古巴使馆委托中国使馆保管的,至今,那些汽车还安然无恙。甚至当年为古巴使馆工作的阿富汗人还来中国使馆找工作。
在中国使馆人员回到喀布尔馆舍后,他们发现,当年使馆内的一些电器已经不翼而飞了,只有空调还在。而食品仓库内的所有“进口货”也荡然无存,只剩几瓶花雕酒,我们过元旦喝的酒就是这几瓶在阿富汗储存了几十年的陈年花雕,味道还真是不错。
在我们不到一小时的采访中,张敏和他的三个同事不时提出重新整修的意见,并向负责整修的人员提出了各种要求,他们希望初步的整修尽快结束以便早日开馆,而对使馆的全面整修则需等待国内派来人员后进行。
在此之前工作组已多次来馆舍考察安排整修事宜。闲暇之余他们也会在篮球场上打篮球和羽毛球,他们穿的运动鞋是在当地市场上买来的中国货——“永远”牌,上海制造,10美元一双,而这样的球鞋恐怕在中国市场上已不多见。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