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霍雷)北京市政府下决心解决市民吃早点难的问题,把启动“早点工程”列入今年的60件实事之一,市商委也快马加鞭,规定今年所有经营早点的餐饮企业,必须具备符合标准的加工车间和室内就餐场所,不得露天制售,并积极征召经营早餐的企业。但记者通过观察和采访,发现解决北京吃早餐难的问题,不仅仅是餐饮企业的事儿,要想让北京人吃好早餐,北京人“早餐观念”是不是也该改改了。
“北京吃早餐难,关键是还没有真正形成早餐消费市场。在广东,不用政府操心,无论是大酒楼还是小饭馆,都有早茶提供,做不好都不行,影响餐馆的形象,这主要是因为广东人素来有吃早茶的习惯。”供职于广东烧鹅仔集团的黄天成先生这样说。
北京人怎么吃早餐呢?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街头常常有嘴里嚼着油饼、油条的上班族匆匆走过,街头的炸油条、摊煎饼的小摊不乏食客。“早晨8点上班,路又远,哪儿来的及做早饭,路上随便买点儿边走边吃得了。”贾小姐说。孟小姐和杨先生就更省事儿了,干脆免了。工作节奏快、上班路途远,成为了许多北京人特别是年轻人不吃早饭或者凑合一顿的理由。“广东也有早上班的人,但这和吃早茶不矛盾。吃早茶看起来复杂,其实并不太费时间,一般15分钟就解决问题了。”黄先生认为,关键还是北方人对早餐不够重视。记者了解到,北京多数餐馆儿的营业收入70%来自于晚餐,30%来自于午餐,早餐不是不经营,就是赔钱。看来,营养学家“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的道理说了多少年,还是作用不大。
西城区有一家民营餐馆洪满天饭庄,费了不少心思,推出了二三十种早餐品种,甚至有全聚德现在也不做的“鸭汤元宝”。可一年下来,总经理洪海潮叫苦不迭:“搞早餐太难了。”他告诉记者,每天有二三百顾客吃早餐,营业额只有500元左右,可饭庄投入很大,又搭人又搭工夫,差不多每天亏300元。“北京人不重视早餐,不愿意在这上花钱,平均每人才消费一块多,实在是无利可图。要不是我们主要目的是以此树立企业形象,早就没法儿搞了。”
订短信头条新闻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