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1月15日电 新华社记者刘伟王勉
地处北部湾的广西钦州矿务局最近连续发生3次透水、塌陷事故,整个矿井巷道、设备全部被泥水淹埋,全矿被迫停产,并波及威胁到周边地表建筑和人员的安全。目前矿区仍存在继续发生透水、塌陷事故的可能。
事发后,业内人士对事故原因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小煤矿造成的,有的说是大矿安全生产存在问题,也有的说是自然事故。
然而,当地一些普通干部群众却不解地问道:“去年,全国发生多起重大安全事故,国务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下发文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红头文件一道道,钦州矿务局何以还在半个多月内接连发生多次事故?”
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透水与塌陷事故相间发生
钦州矿务局年设计生产能力21万吨,是一家市属国有煤矿企业。1月9日,记者在事发现场看到,坍塌区周围方圆约1公里内被铁丝网围成警戒圈,明示“人畜不得入内”。16个塌陷形成的大坑呈南北走向,长约800多米。地面上随处可见一道道像地震过后形成的裂缝。塌陷区内上百名矿工正在挖掘排水渠道。填平塌陷深坑的爆炸声不时划破长空。
据事发时在井下的矿工们反映,第一次透水发生在去年12月14日深夜。最初,泥浆从头顶上的煤层冒出,慢慢地越流越大,不久整个巷道都被泥沙淤满。到27日晚,又有少量泥浆涌出。次日早晨7时,大量泥浆快速涌出,约30分钟,海拔-290米处的大巷及泵房全部被淹没。今年1月5日晚,一次更大、更强的透水在不到10分钟内迅速淹至海拔-250米处的中央泵房和变电所。至此,矿区井下设备全部被淹,无法开展正常的排水和清理工作。
伴随着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透水,采空区持续发生了大面积坍塌,地面建筑、农田和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万幸的是,3次透水塌陷事故没有发生人员伤亡。
位于采空区上方的6个砖厂虽然未划入警戒圈内,但记者在铁丝网外与一家砖厂间的地面上仍看到多条裂缝。矿务局已向所在地镇政府和砖厂发出了停产和撤离的通知,但并未引起对方的重视。记者在一家砖厂看到,砖窑内工人们紧张地烧砖、搬砖,宿舍里休息的工人在猜拳、喝酒。
事发后,钦州市副市长于祖毅赶到现场指导救灾工作。矿务局领导表示,矿区仍存在继续透水和塌陷的潜在危险。他们担心在井下抽水的矿工碰到不可预见的危险难以脱身。
钦州矿务局:责任可能在小煤窑,事发前已发现危险征兆,向上级做过专题报告
此次透水事故的出水地点和塌陷地点发生在钦州矿务局几年前就已停止作业的采空区。记者看到采空区地表已凹陷下去,使得原来的稻田变成了一个不小的池塘。采空区周围有多个被拆除的小煤窑。该矿务局范围内的19个小煤窑全部是被关闭的对象。
矿务局副局长潘能越认为事故原因可能是,小煤窑蚕食采空区留下的煤柱造成塌陷,进而引发地表的塘水流入井内,同时由于井下排水系统被破坏,地下溶水难以排到地表,导致透水进一步扩大,持续的透水又使塌陷范围不断扩大。
矿工们认为,小煤窑在大矿上面挖煤,没有把采煤积水排到地面。时间一长,积水对下面的大矿形成压力,严重时就会出现透水事故。
事故发生前也并非没有征兆。去年11月16日,矿务局发现第四采区巷道出现淋水现象,水比较浑浊,并带有臭味。他们分析认为淋水可能来源于小煤窑形成的积水。21日,矿务局特此向钦州市钦北区矿产局打报告,请求提供部分小煤井的开采资料,以避免造成透水事故。这份请示报告同时还抄报给市经贸委、矿产局、安全监察局。
潘能越称报告递交上去了,但一直没有得到答复。他说,后来几次透水点虽然没有出现在第四采区,但是也不敢肯定事故与发现的隐患完全没有关系。
去年11月28日,市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将这一隐患向市政府做了专题报告。而此前8月6日,该办公室给市政府的专题报告也指出,部分小煤矿存在安全隐患,随时有发生塌陷事故的危险,严重威胁矿务局大矿的安全。
小煤窑何以关闭迟迟
尽管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关闭非法小煤窑,但遍布在钦州矿务局大矿周围的小煤窑“生命力”太强了,直到事故发生的前几天,才被“永久性关闭”。
据钦北区副区长叶青介绍,他们对全区小煤矿关闭了3次,矿老板复开3回。直到去年12月6日第4次,采取切断电源、动用推土机推平井口的措施,并批捕了3人,才彻底关闭,至今没有矿井复工。
这些矿主何以大胆对抗政府不断复工?市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为这是当地政府工作力度不够所致。在前3次查封、复开后,该办公室分别在8月6日、9月27日、11月28日向市政府递交3份专题报告,多次指责钦北区:“市安委会多次发书面通知,并实地检查、督促,但至今未见钦北区安委会采取有效关闭整顿措施”、“提请市政府责令钦北区政府、钦北区安委会不折不扣地贯彻国务院办公厅的有关通知精神……不再做表面文章”、“存在利益驱动和地方保护主义思想”。
在小煤窑“产业”上,除了矿主有利可图,还有其他受益环节吗?钦北区小煤窑主要集中在大峒镇江表村。村主任张喜廷说,当地政府在路口设卡,每吨煤征收21元的税费,其中包括矿产资源补偿费、水土流失费和国税等税费。
对非法作业的小煤窑,有关法律中早已有明确的处罚条款,但这些法律在执行中被大打折扣。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矿安全监察处的赖炳瑞说,只要不出现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就很难对矿老板采取处罚措施。而钦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刘有森表白得更直接:“只要不死人,当地政府就管不了。”有的干部将这种荒唐的“生死论”演绎得更绝:“别的地方每年死亡上百人,我们这里每年只死几个人,执法工作因此不好开展了。”
“自然事故说”能否盖棺定论
1月9日上午,赖炳瑞勘查了事故现场,听取了矿务局的汇报。他断言这是一起自然事故,不是安全措施不力所致,主要是因为开采引起地表自然塌陷造成透水事件。小煤窑起到了加剧塌陷速度的作用。
然而,当地一些干部群众对这一结论却抱有不同的看法:采空区上面的水塘已存在多年。这个储量达5万至8万立方米的水塘对整个矿区来说,无异于头上顶着一颗“定时炸弹”。
矿务局显然低估了这颗“定时炸弹”的能量。矿务局副局长马永广说:“采空区已封了多年,没有危险了,根本没有料到会发生事故。矿区过去没有类似的事故发生,自然就没有这方面的安全制度”。
对小煤窑非法作业深感不满的矿务局也支持过小煤窑。潘能越坦言,1997年,他们曾给矿老板划地皮开了3个小煤窑。矿务局向每个井每年收取3万元抽水费,这笔费用一直收到2000年上半年。
由于矿井停产,一线700名职工有一半放假,每天只能领到5元钱的生活费。矿工们盼望查清事故原因,避免今后再次发生类似灾情,争取早日恢复生产。(完)
订短信头条新闻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