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一名大学生日前打电话给本报,痛心地指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却未能脱离考试、考勤为基准的单一轨道,大学生肩上太多形式化的任务,导致“形式主义”充斥大学校园,造成大学生在老师、学校领导面前一套,自己心里一套的“双重人格”。如果此种状况不扭转,可能会毁了这一代大学生。
大学校园充斥“形式主义”?
这位大学生反映,最近他所在的学校为了迎接一位领导,安排学生操练、站岗。晚上和假期也要留校训练,严重影响到学生的作息和学习。
这位学生表示,这种训练对他们日后可以说是毫无用处的。现在临近考试,而学校为了迎接领导,不顾他们的学习而安排这种过于“形式化”的训练,已经引来许多学生的反感,但由于是学校组织的,很多学生表面上绝对服从,但私下怨声一片。在训练期间,节假日要离校回家还得写请假条,于是每个学生都挖空心思想一些请假的理由,什么生病、拜山、妈妈生日……各适其式,互相效法。
这位同学还认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教育仍未能脱离考试、考勤为基准的单一轨道,大学生肩上太多形式化的任务,导致“形式主义”充斥大学校园,造成大学生在老师、领导面前一套,自己心里一套的“双重人格”。如果此种状况不扭转,可能会毁了这一代大学生。
大学校园内是不是像这位学生说的那样充斥着“形式主义”?大学生的“双重人格”问题已到了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的程度?各高校又应如何避免“形式主义”对大学生人格的不良影响?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在校大学生和部分专家学者。
“双重人格”如何与世界接轨?
Marshall(华南理工大学)我觉得大学生已有相当的自立能力,许多事已不用老师一步步牵引着,但现在对大学生实在管得太死,太多制度过于形式化。
例如检查宿舍制度,这种强制性的方式只会令学生反感,每天只是带着应付检查的心态去搞卫生,检查的时候一套做法,不检查的时候又另一套做法,这样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自觉性,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形成极不良的影响,导致大学生的“双重人格”的形成。
中国已经入世了,在经济上与世界接轨的同时,我觉得大学教育亦需作出改进,以培育更多全方位的实干人才,而不是抱着“双重人格”处世的大学生!
高喊校园自由不切实际
Ray(广东高等公安专科学校)我觉得大学教育需要改进的东西很多,但不能操之过急。就算外国的素质教育如何成功,我们也不能轻率地在大学里推行,教育改革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应从小时候做起,正因为这个时代的大学生以往接受的都是填鸭式教育,自觉性往往比不上自小受素质教育的学生,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如果一下子让他们接受一种过于自由的教学方式,后果不堪设想。
我就读的学校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民警察,对纪律的要求特别严格,一个月只能回家一次,刚开始不习惯,也曾抱怨过。但两年的学校生活,我觉得自己的自觉性提高了不少,心不再像读高中时那样“野”,做事也更加踏实了,虽然学校在考勤、宿检制度上较为形式化,但我觉得这样的做法也不完全是负面的,它形成一个完善的监管制度,有效地控制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散漫学习风气。
中国的教育制度无可否认比很多发达国家落后,但实行这种教学方法无疑是与我国国情挂钩的,由于经济的相对落后,学生素质也相对落后,现阶段也只能实施这种教学的方法,只高喊高校自由而不考虑我国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参差,是不切实际的。
“形式主义”是麻醉剂
小怡(广州大学师范生)学校的考勤制度特别严格,而且有一点主次不分,如果说老师用点名的方法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尚可理解,那么早操也安排一个考勤员在每个班背后登记人数,就让我们不太能接受———那也太小看我们大学生了,简直认为我们比中学生还不如。而且因为反叛心理,我们反而不用心做早操了,每天草草了事,说穿了,也是“形式主义”。现在学生间普遍存在的请假乱编藉口、考试作弊、抄袭作业,也都是“形式主义”的产物。
我也赞成素质教育不可操之过急,但太固步自封只会越来越落后,而且“形式主义”对大学生的心理有麻醉作用,“形式”得多了,也就麻木了,出来社会之后,是又多了一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人才”,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有极坏的影响的。(新快报记者 陆妍思)
订短信头条新闻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