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随着春节和寒假的日益临近,搭乘火车返乡的外地民工和学生开始逐渐增多。在天津市几家火车站前,一些票贩子又开始活跃起来。日前本报记者扮成在津打工的外地人,对“票虫子”进行了暗访。
“大哥,回家是吧?要票吗?保你有座。”记者刚一下出租车,就被好几个人拦住了。这些人纷纷从怀里掏出列车时刻表,向记者推销车票。
在暗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他们所卖的车票基本都属于比较紧俏的车次和线路,价格比正规售票口卖的票价高出40%以上。
在暗访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票贩子手里的车票价格低得惊人,竟比原票价低30%左右。让人感觉其中肯定大有文章。
“票虫子”揣着
大把“学生票”
记者第二次来到西站的时候是转天凌晨2:00左右,与白天相比,在西站周围游荡的人显然少了很多。但在走进西站之前记者还是被两个女票贩子拦住了去路。
“大兄弟,要票不?”其中一个带有浓重静海口音的30多岁的中年妇女问记者。
“我是来接人的,不买票。”记者边说边向火车站走去,但记者特意背在肩上的旅行包让这两个票贩子根本就不相信记者所说的话。
“大哥,你到底去哪儿啊?里边可不一定有你要买的票了。”对方显得很性急,甚至伸手一把抓住了记者的背包。
“我想去锦州,你这儿有票?”
“锦州……有倒是有,不过你要几张啊?”
“我还有两个朋友想跟我一块儿走,我想买3张到锦州的硬座票。”记者顺着对方的话说了下去。
“行……不过你得等一会儿。”对方的态度有些犹豫。两个女票贩子相互耳语了一下,其中一个看起来只有十八、九岁的女孩转身离开了一会儿,大约5分钟后她回来了。又跟她的同伴小声嘀咕了几句。这时那个年纪稍大一些的女票贩子告诉记者,记者想要的到锦州的票已经没有了。不过她们可以给记者提供到沈阳的车票。
“要是没有到锦州的票就算了,我到里面去看看。”为了进一步把对方的话套出来,记者当即做出一副要走的样子。
“别走,别走!大兄弟,在我这儿你买不着,到里面你也买不到。再说了,在我这儿买票保证你便宜。”
“那能有多便宜呢?”
“比你买到锦州的票还便宜。”对方显然话里有话。
记者在和这两个票贩子的交谈中得知,如果记者想在她们这里买票的话,确实可以用将近半价的价格买到车票,条件就是记者必须买到沈阳的车票而不是到锦州的车票。
记者对此表示不解,并表示想先看看对方提供的车票。记者的这一举动似乎引起了对方的警觉,这两个女票贩子先是环顾左右,然后趁记者稍不注意就跑得无影无踪了。不过可能是太紧张的缘故,她们在跑的过程中,年纪稍小的女票贩子从怀中掉出了几个小红本,看上去似乎是学生证之类的证件,票贩子慌忙从地上拾起,很快就混进了人群中。
这两个女票贩子的反常举动引起了记者的怀疑。为了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内幕”,记者对这两个女票贩子进行了跟踪。结果在西站学生售票口记者再一次看到了她们的身影。
其中那个年纪较轻的票贩子很熟练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学生证来,从售票口内买了一张车票。她身上背着的大旅行包和一身学生打扮让人很难看出她的真实身份。买了票之后,她将票交给在售票处外等候的另一个票贩子。然后二人开始在车站周围物色人选,推销她们手中的廉价车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士说,记者晚上遇到的那两个女票贩子主要是靠“收集”学生证买半价的硬座车票来赚钱的。他告诉记者,之所以她们一再向记者推荐到沈阳的车票而不是记者想要的到锦州的车票,很可能是因为她们手中只有沈阳学生的证件,也就只能买到去沈阳的半价车票。由于是半价的学生票,因此即使比正常票便宜很多,她们还是有赚头的。
“那她们上哪儿去弄这么多的学生证呢?”
“这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她们的路子挺‘贼’的。”看来这位男士对其中的具体情况也不是太清楚。
探寻“学生证”
的来源渠道
“你是记者吧?其实我跟你说说这里面的事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我也毕业了。”一位今年大学刚毕业的男孩这样对记者说道。
“你说的事儿以前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儿我也曾经干过。”这位姓许的男生的话吓了记者一跳。
小许说,以前他在天津某大学上学的时候,为了到外地旅游,曾找过别的同学借过学生证,结果也没有被人发现。后来他的一些同学也开始效仿他的做法,从中得到了不少“实惠”。
“后来就有人找过我和我的几个同学,想借我们的学生证用一用,开始我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干这个用。”
小许告诉记者,这些票贩子对那些湖南、四川、辽宁以及上海等一些地方的学生证最感兴趣。有些时候甚至会出50块钱来买学生手中的学生证。然后再以学生的身份去买票,从中赚取差价。
“把证都卖给他们了,那你们用什么呢?”记者问。
“咳,补办一个学生证又不是什么难事。”小许对此显得有些不以为然,“只要写个说明,到教务处不就能补了吗?”
小许表示,目前对学生证的管理相对比较宽松,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平时也不大注意这些事情,丢失学生证的事时有发生,学校只有给他们补办学生证,免得出现别的事情。小许他们就是钻了这样的空子。据了解,有的学生大学四年“丢”过不下六、七次学生证,补办的新证中不少都流入了那些票贩子的手中。
“那你跟你的同学有没有干过这种事儿呢?”记者又问了一个更直接的问题。
“我可不干这种事儿,不过有人干过。”小许说他的同学中曾经有人在西站、东站外面卖过票,不过他认为,他们的这种行为和那些职业票贩子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他们就是想挣点儿零花钱和回家的路费而已。
“你知不知道这样做犯法?”
面对记者的提问,小许只是笑笑,没有做正面回答。(新报记者郭诗亮)
订短信头条新闻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