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浦江:拒绝商品求精品 再说黄浦江系列报告之二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1月25日13:02 解放日报

  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什么?文化底蕴。

  对此,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曾经轻视过,忽略过。然而当新世纪上海“第一号”工程———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序曲奏响时,我们听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这样一句殷殷嘱托:未来的浦江风景线,不仅要具有经济功能,更要体现出上海的文化品位、文化功能和文化地位。惟有充盈文化,才能无愧于“世纪精品”,否则只能是商品。

  上海城市建设史上,文化品位第一次与经济发展、城市地位相提并论,历史延续第一次庄重地被纳入城规大纲。日前,当申城文化、建筑、经济各界的专家学者齐集解放日报社,畅谈浦江开发时,莫不欣欣然于此。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浦江开发在上海九十年代城市发展构筑的高起点上,将再一次实现骇俗惊世的超越。

  参加座谈的专家学者

  (按姓氏笔画为序)

  马学强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

  王德峰 复旦大学教授

  石磊 复旦大学教授

  伍江 同济大学教授

  刘滨谊 同济大学教授

  苏功洲 上海城规设计院副院长

  康燕 人民日报主任记者

  蔡镇珏中国建筑设计大师

  文化是城市的魂

  康燕:在城市形象和功能建设中,像浦江开发这样,把“文化”单独加以强调,全国鲜见,上海历史上也未曾有,这是了不起的突破,既反映了上海决策眼光的高瞻远瞩,也是上海站在更高平台上再发展的内在要求。

  刘滨谊:城市对文化的内在要求来自何方?如果我们以2000年为界,把人类历史分成两段,前两千年追求的是“居”,解决一个屋顶下家庭的建设;从今以后的两千年,人类社会追求的是“聚”。何谓聚?“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人与人自由交往,在公共、开放、优美的环境里交流和倾诉,“聚”的过程,正是文化生成的过程。没有文化,没有“聚”,再现代化的城市也不过是水泥森林、电影布景。滨江临水、没有顶盖、阳光照耀的黄浦江两岸是现代上海人“聚”的无与伦比的黄金地带。我们可以想象,在局促的走廊过道里,大量出产的恐怕只能是流长飞短。黄浦江是什么?借用一个绘画术语,她是一条明暗交接线,是这座城市连接新与旧、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明暗交接线,抓住这条线,也就抓住了城市的魂。

  王德峰:一座特大型城市太需要足够的文化空间。如果仅有高楼林立、高架网布、汽车呼啸、人流穿梭,而缺乏必要的文化呼吸,只能让人跌入“透不过气来”的现代化陷阱。一些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的教训前车可鉴,只重经济,缺失文化,到时候想“补课”就悔之晚矣。浦江开发在高起点上提出重视文化,关怀高速发展时期的文化家园建设问题,难能可贵。

  石磊:其实,城市文化魅力对经济发展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力。经济学理论认为,发展的周期性瓶颈制约,必须通过动态优化选择来突破,启动浦江开发,重视文化建设,正是一种上乘的优化选择方案。文化的超越,将给上海带来更大的发展余地,更美的回旋空间。

  “上海化”也是国际化

  蔡镇珏:注意,我们往往对都市文化的认识有误区,一讲到国际水平,言必称纽约、伦敦或者东京都。其实,对于浦江开发而言,“上海化”也是最好的国际化,上海从近代开始就是中西文化冲撞、交流的桥头堡,海纳百川,上海文化有着足够深厚的历史积淀,我们要做的只是将这种底蕴的独特魅力尽情地发挥出来。

  王德峰:特有的文化赐予人们的是家园感、幸福感、文化生命感。黄浦江必须留住自己文化的根。

  蔡镇珏:留住就不能割断。比如70年代建于江边的海鸥饭店,学术界一直有分歧,甚至有人提出要把她夷平,我认为这种观点走了极端。两岸一批100年前的旧建筑现在也要保留,因为它们是这座城市的文化遗存,尊重文化,就是尊重历史。更何况当时海鸥饭店的设计是请出了建筑学界的泰斗,还尽可能地兼容了民族建筑的神韵,她的存在有独特的价值,为什么要夷平呢?建筑是石头记载的历史,被人为割断的历史不会美。

  伍江:黄浦江就是黄浦江,它可以比塞纳河更美,比泰晤士河更美,因为它有自身的唯一性。唯一性在哪里?就在认同的记忆中。现在的黄浦江开发决不是白纸作画,尊重历史,就是要把历史融入今天和明天的发展之中。如果要说陆家嘴开发有什么缺憾的话,就是在推土机下仅抢救出一栋老宅,如今她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形单影只好可怜。唐诗中不就有这样的比喻,“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物是人非也是美,这种美与其说来自老宅、旧厂本身,倒不如说是因为它向人们诉说了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

  留存只需“擦一擦”

  苏功洲:过去我们形容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总爱说“离开上海才几年,归来不识回家路”,这种讲法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反映了过去我们在城建中对历史文化的重视不够。在今天浦江开发规划区域内,是有一批已被列入法定保护名单的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包括中国第一家自来水厂———杨树浦水厂、中国第一家火力发电厂———杨树浦电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轫地———江南制造局等等。但仅靠这些零星的历史建筑,想要留住江岸的过去风韵还远远不够,没有成片的、足量的留存作为前提,一旦新楼华厦起来,它们就会被湮没得无影无踪。因此浦江开发综合规划特别提出,对大量代表特定历史、建筑质量尚好的码头、仓库、船坞等要在继承原先风貌的基础上,再加以更新利用。

  伍江:其实,历史的东西本身就非常值钱,只要稍稍“擦一擦”,它的价值顿时就会闪亮出来。旧躯壳的保留可以是象征性的,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部的。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在最先进的“世纪精品”中,要保留那些现在看来不堪入目的东西?然而当旧船坞改建成独具特色的亲水广场,当破仓库被辟为博物馆,当难看的办公楼、厂房一变而成风味独特的现代用房,到那时你一定不会觉得这是匪夷所思。

  刘滨谊:决非匪夷所思,这样的“擦一擦”,正是发达国家经典的做法。比如伦敦码头区的改造,建筑依旧,吊车依旧,改造的只是内部结构,增添现代设施,十九世纪的仓库货栈被改建成新世纪特色公寓,已成为今天入住人地位和品质的象征。生活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独特感受,使过去荒芜破败的码头区一举成为伦敦“金领”趋之若鹜的香格里拉。在德国,我也见过不少废弃的烟囱,新时代里它们并没有被推倒,反而成为年轻人攀岩的新天地,传统与时尚就这样结合在一起,整座城市的历史脉络自然地得以延续。

  马学强:非拆不可的建筑也可以设法虚拟留存,比如复制一些旧照片,放在原址上,这叫“形散神不散”。在波士顿,在哈佛,这样的旧时照片触目可见,到处是历史,文化无所不在。当然,最有可能被忽略的是那些原本就属虚体的文化,陆家嘴开发,有一批极富历史韵味的老名字被一笔抹去了。确实有点遗憾,失去一个旧名的同时,失去了一段回忆。其实在香港、东京,都有很多土得掉渣的路名、地名,现在还有人嫌弃它们吗?没有,更多的是庆幸,庆幸留住了一段城市的根脉,留住了一抹昨日的缅怀。

  世界从黄浦江认识上海,上海从黄浦江走向世界。打造黄浦江“世纪精品”,我们渴盼文化,我们倚重文化,文化的积淀是悠远的,文化的昭显是漫长的,因其悠远,因其漫长,文化的影响更是深远的。当一条“文化”的河淌过这座城市时,它将是申城光耀于世的永恒骄傲。(本报记者诸巍 郭泉真)

   订短信头条新闻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短信传情不言中
对方手机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选择闪电方式 您的手机
您的密码
索取密码  
千首新浪短信点歌
闪电传情不看不行


分 类 信 息
:动画短片剧作大赛
   中国日报英语招生
   企业特区浙江城
   秀身堂减肥食品
   新年租车新领域
   买房租房二手房
:大众polo开始预定
   浦江工业园区招租
   ★巴西烧烤美味
:出国留学的摇篮
   欢迎加盟平安保险
:留学澳州首选澳宝
   友和道通商务网
:全新人才招聘信息
:便携式电话小灵通
:一诺广告设计印务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