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古称白岳,位于安徽省休宁县境内,面积110平方公里。以丹霞地貌、恐龙化石、道教文化、摩崖石刻碑刻和山水风光而名扬中外。作为国家级地质公园,齐云山主要以丹霞地貌和罕有的恐龙足迹、恐龙蛋化石和恐龙骨骼化石同时出现而震惊于世。
齐云山丹霞地貌发育在休宁红色盆地中。这是一个发端于1.4亿年前,终止于0.6亿年前的拉分成因的构造盆地。在漫长岁月中,盆地内充填了以砂、砾岩为主的陆相红色碎屑沉 积物,构成了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由于盆地四周的抬升作用,使这套白垩纪地层发生平缓褶皱,形成了齐云山的向斜构造。
齐云山石崖有雄、险、奇之特点。一般高度为50———100米,最高达230米,长度则在千米以上,坡面倾角一般都在80———90度,有的呈向内倾的负坡,如紫宵崖、廊崖、舍身崖等,最为壮观的要数石崖、扁平洞和天生桥了。齐云山的岩洞有的分布在崖壁底部,有的高挂在绝壁之上,有的顺同一软弱岩层发育,也有的为两层或多层楼阁。洞的规模大小不等,深者可达十余公里。
齐云山丹霞地貌除了赤壁丹霞外,还有典型的平顶方山、狭窄的石墙、兀立的石柱、幽深的巷谷、众多的岩洞以及独特的天生石桥。这些特点使齐云山成为我国少见的一处类型齐全的典型丹霞地貌分布区。
齐云山地区白垩纪地层中,富含古生物化石,尤其是近年来相继发现了恐龙足迹、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这种三位一体的恐龙化石群在同一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发现,其集中程度实属罕见。
齐云山是著名道教名山,与湖北武当山、四川鹤鸣山、江西龙虎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齐云山道教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汉晋时期就有道教活动,唐乾元年间,道人龚栖霞来山传教,至今已有1240年。明代嘉靖年间,世宗皇帝设坛求子灵应后,敕赐建立玄天太素宫,从此香火日渐鼎盛,香客日达三千人,影响之大,远播海外。
齐云山道教建筑巧妙利用了丹霞地貌自然风光,讲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或依山就势,或随洞赋形,深刻体现了中华建筑艺术“天地互化,神人合一”的精髓。
齐云山丹霞地貌奇观,历来就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登临抒怀,挥毫泼墨。曾有李白、唐伯虎、朱熹、徐霞客、戚继光、海瑞等历史名人在此留下书画、游记、诗词。被镌刻于崖壁与石碑上的书法精品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这些人文宝藏与自然馈赠相映生辉,更进一步奠定了齐云山“江南名山”的不朽地位。
订短信头条新闻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