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医用高分子器材厂非法生产的一次性输液器 昆明市一家大医院的母婴室正在使用好迪牌小儿定量输液瓶
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开展一年来,打击制售假劣一次性医疗器械的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全国范围内,没收了大批一次性使用假劣无菌注射器、输液器。值得注意的是,在执法部门的严厉打击之下,有的造假者还在变换手法,转移了造假窝点顶风做案。前不久,记者在云南省昆明市发现,有人居然在农贸市场里非法经营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
据当地媒体报道的最新进展,非法的销售和生产场所已经被当地的主管部门查封。
臭水河旁办黑店
非法经营输液器
以下是记者与售假者的对话。
记者:输液器多少钱一个?
售假人员:三毛多一个。
记者:具体多少。
售假人员:三毛九。你要哪里的输液器?
记者:你这儿有哪里的?
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像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这样的医疗器械,储藏区域应当避光、通风、无污染,具有防尘、防污染、防蚊蝇、防虫鼠和防异物混入等设施。可是这里的经营户却在一条臭水河旁边营业,周围就是菜市场和烧烤店。这些直接进入人体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杂乱地摆放在货架上,或是随意地堆放在地下。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些店都是没有营业执照的黑店。
记者接着采访了昆明市春苑综合农贸市场非法经营户。
记者:你们这儿怎么没有经营许可证?
经营户:经营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是哪里发的?
记者:就是卖药主管部门发的。
经营户:没有这个证。
记者:这里都没有,是吧?
经营户:对,但发货没有什么事的。
记者:这里的工商管不管?
经营户:也管。他来了我们关上门就走。
记者:他来了,你们就把门关起来了?
简陋厂房高价租来
生产许可证过了期
正因为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直接关乎人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所以国家有严格的规定。经营企业必须持有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所销售产品的注册证、本企业法人的委托授权书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但是这些经营户不但没有任何证照,生意做得还挺火。
那么他们销售的这些产品,又是什么样的工厂生产的呢?记者随意抽取了两种产品。一种是印着云南医用高分子器材厂生产的好迪牌一次性小儿输液器;另一种是印着云南省楚雄州医用器具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姚州牌一次性使用小儿定量输液器。
记者首先来到了位于昆明市的云南医用高分子器材厂。经记者了解,这家企业是云南省红十字会医院的下属企业,可是他们已经转租给了私人。
记者采访了云南医用高分子器材厂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我们是省红十字会医院的。
记者:是云南省直属的吗?
工作人员:是直属省(红十字会医院)的,但后来由私人承包开办的。
记者:他们是哪儿来的?
工作人员:他们是从江西请来的。记者随即采访了江西承包人寥海清。
记者:你租这个厂,一年给他们交多少钱?
寥海清:反正就是五年几百万嘛。
记者:五年几百万。
寥海清:我们看中就是它的生产许可证。
记者:你自己是没有这个生产许可证吧?
寥海清:国家不会给你证的。
的确,国家对于一次性医疗器械的生产许可证,是有着非常严格的审批制度,所以江西承包人看中的就是云南医用高分子器材厂的生产许可证。可是仔细一看,记者发现这张生产许可证早在1999年12月31日就已经过期了,可这丝毫没有影响承包人的生意。
寥海清透露一个这种注射器、输液器的利润只是几厘钱,但生产数量大了就能赚钱。
果然,在他们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了火热的生产场面,不过这里的生产环境实在令人担心,门口堆放着钢筋、水泥、建筑材料。一道看上去并不密封的门里,却在生产着本应是无菌的、直接进入人体的注射器、输液器。
没有生产许可证,又是这样的生产环境里生产的产品,怎么能保证质量呢?对这个人人关心的问题,江西承包人却不以为然。
寥海清却表示没毛病就可以了。只要输液器血液能循环就可以了;不堵不漏就行了;还有啥呢?好用就可以,打到屁股上人家不会有什么反应,就可以。
租来厂房许可证
产违禁医疗器具
就这样,一批批标有好迪商标的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流向了市场。无独有偶,隶属于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人民医院的云南省楚雄医用器具有限责任公司,也把医疗器械生产权转租给了私人。
记者:现在这厂是你们租下来的?
陈节勇:嗯。
记者:你现在一年给他们交多少钱?
陈节勇:一年给他们交20万。
记者:现在你们用的生产许可证、注册证,都是他们的?
陈节勇:对。
在承包人的带领下,记者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就直接进入了生产车间。在车间里,记者居然发现了国家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目录中根本没有的产品:一次性使用儿童输液器,俗称小儿吊瓶;一次性使用分装输液器;一次性使用空气净化输液器。这三种产品都属于非法产品。
记者看到的云南省楚雄州医用器具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小儿定量输液瓶,是国家产品目录中没有的。也就是说,这样的产品是被国家严格禁止生产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在使用的时候,药液是从这里倒入瓶中,那么显而易见,药液是直接与空气发生了接触,极易造成污染。可是像这样的产品,在云南省楚雄州医用器具有限责任公司,每天的产量高达几千个。
既然没有生产许可证,这些国家严禁生产的小儿吊瓶、分装输液器、空气净化输液器,他们又是怎么大量生产的呢?
记者:像你们这个小儿吊瓶,用的是哪个生产许可证号?
陈节勇:也是用输液器生产许可证号。
记者:小儿吊瓶,又没有专门生产许可证,没有专门的证?
陈节勇:哪一个厂子都没有,都是借输液器的生产许可证。
记者:销售起来怎么办呢?
陈节勇:销售起来,现在反正医院里面也没有管这个事的人,药监局也没有卡这个事情。
云南一医院母婴室
使用禁产的输液器
看来用一个输液器的生产许可证,给这三种国家严格禁止生产的产品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可是这样的厂家生产的没有质量保证的非法产品,却出现在了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医院里。在云南医用高分子器材厂的上级单位,云南省红十字会医院里,记者就看到了标有好迪商标的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儿童输液器在被使用。
记者采访了医院工作人员。
记者:这些输液器哪个厂的?
工作人员:这是云南医用高分子器材厂的。
在这里,记者还看到育婴箱里的新生儿也在用着这种儿童输液器输液。
记者:暴露在空气中的药液倒进去,会不会对孩子造成危险?
工作人员:我不知道,没有注意。
在另外一家医院,记者看到了类似的情况。这里使用的一次性分装输液器,也存在着质量问题。
记者:这个分装袋计量不准,是吧?
护士:对,这种分装袋计量不准。我们用的时候,药液放到分装袋150毫升处实际才100毫升。
记者:现在这个医院都在用这种没法控制药量的分装袋吗?
护士:嗯。新生儿科用得比较多。
记者:新生儿科就是刚出生的,初生的婴儿?
护士:对。
当地屡次打击无效
非法产品流向全国
据了解,在春苑农贸综合市场销售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非法经营户,是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打击的对象。虽经多次打击,这里依然是买卖兴隆。等着拉货、送货的车都排起了长队。在市场边上,就有一家邮政所,每天市场上的非法经营户,通过邮寄把大量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发售到全国各地。以下是记者采访邮政所职工的对话。
记者:你们的一次性医疗器械,货都发到哪里?
职工:全国各地都有。
我们看到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的造假,在一些地方已经改头换面。一些本来是正规的厂家,转租给了私人,特别是由那些造假者来经营。而且这些并不具备生产资质的私人工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这种造假形式值得我们注意。
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
黑市场违法厂被查封(最新进展)
1月31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出一条惊人消息称,有人在昆明春苑农贸市场经营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而且有的一次性医疗器械生产环境怵目惊心……
当晚9点,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即召开党组扩大会,省长助理陈晓娅在会上作出重要指示:“输液器的使用人命关天,要高度重视,决不能手软,要作出迅速反应。”随即,云南省卫生厅也于当晚10时电话通知辖区内各大医院停止使用云南医用高分子器材厂生产的“好迪”牌一次性小儿输液器、云南省楚雄州医用器具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姚州”牌一次性使用小儿定量输液器。
与此同时,昆明市质监局于当晚11点间迅速赶到位于昆明穿金路的云南医用高分子器材厂进行查处,云南媒体也闻风夜访,然而该厂老板已于下午3时乘机逃回江西老家。
前天一大早,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关于立即查处一次性儿童输液器”的紧急通知,要求昆明市药品监管理局、楚雄州药品监督管理局立即对上述两家企业进行查封并严查被曝光的“好迪”牌、“姚州”牌一次性儿童输液器,一旦发现立即清查封存。上午8时,昆明市质监局稽查大队、昆明市卫生监督大队联合各行动对已停产的云南医用高分子器材厂进行查封,并现场抽样送检待进一步查处。据市质监局执行人员介绍,他们已经就地封存了1588件一次性输液器共29万套,17件一次性注射器共4万多只。随后,官渡工商分局经检队和小坝工商也赶到现场调查。
现已责令两厂停止生产并已全面查封,具体案情待进一步查实后再作处理。
订短信头条新闻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参加2002十大传情言语短信评选,赢取精美情侣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