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二月二日电题:胡鞍钢为黄河治理把脉开方
中新社记者孙自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黄河断流现象愈演愈烈,已引起中国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中国著名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教授
分析指出,黄河断流现象的背后是上游来水量的减少,深 层次为黄河水资源配置不当,实质是黄河流域管理体制的失效。
胡鞍钢在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最新一期《中国国情分析研究报告》中,为黄河流域管理把脉开方,提
出了“良治”模式。
胡鞍钢说,黄河流域管理体制失效具体表现为三点,一是黄河水资源总量控制难以有效落实,分水协议不能履行;二
是流域用水效率低下,流域各地区用水效益不平衡问题突出;三是流域水资源分配和管理中的矛盾日趋激烈,包括地区之间、
部门之间、流域管理与分级管理之间的矛盾等。
他认为,黄河新型治理模式,不仅需要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更需要综合而细致的制度安排。其根本思路,应从以“
控制”为核心的传统治理模式,转向以“良治”为目标的现代治理模式,建立新型的流域统一管理与分级部门管理相结合的治
理结构。
如何对黄河进行“良治”?胡鞍钢提出要从三个层面改革其现行管理体制:宏观层面,实行流域统一管理,强化流域
管理权威,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中观层面,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将流域水权进一步界定为区域水权,由地方政府作为水权
代表,以民主协商方式在流域上下游形成水权市场;微观层面,继续推进水价改革,积极倡导农业基层用水的自治管理,通过
用水户的广泛参与,提高农业用水绩效。
胡鞍钢还建议在黄河水利委员会设立沿黄各省区平等参与的全流域水资源协调委员会,由中央代表和各省区代表组成
,作为黄河流域水资源分配的最高决策机构。
黄河流域几乎凝聚了中国所有的水事矛盾,是中国水问题的缩影,其流域治理,无论是复杂性,还是综合性,均堪称
世界级难题。胡鞍钢表示,黄河“良治”,必须依靠复杂的、混合的制度安排:既需要计划,也需要市场;水权有必要明晰,
某种程度上又不得不模糊;既需要地方民主参与,也需要有中央权威拍板;流域整体上需要集权和统一管理,在基层又需要分
权和自治管理。
胡鞍钢称,流域“良治”是一门平衡的艺术,要在政府与市场、集权与分权、效率与公平之间取得平衡,同时在中央
与地方、地方与地方、部门与部门的冲突中寻求平衡,还要在经济与生态、生存与发展、眼前与未来的困惑之中权衡。
治国必先治水,而治水很大程度上是一门实践的艺术。胡鞍钢希望通过黄河“良治”的探索与实践,找到中国水体制
改革的突破口,加速推动中国流域治理模式的转变。
订短信头条新闻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参加2002十大传情言语短信评选,赢取精美情侣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