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各地服务全国,成为各行各业新年开局新亮点新年以来,上海市协作办的电话一直铃声不断,投资者热心咨询新版“24条”———上海扩大对内开放的最新政策。咨询者,约有一半来自长江三角洲。协作办有关人士说,自从1998年上海出台“24条”、扩大对内开放以来,苏浙两地的企业便处处引领潮流:抢滩南京路步行街、购并上海国企,发展壮大后又反哺当地,有力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形成。新版“24条”颁布,上海门户更开放,必将进一步推进区域合作与发展。
新年实施新“24条”,是一个信号。年初,上海各行各业谋划开局新篇,对区域经济的合作发展,比往年想得更多,准备得更细,思考得更远。1月中旬,在中共上海市委七届十次全会上,市委书记黄菊指出当前工作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其中一条就是要处理好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关系,把联动发展、共同繁荣作为目标而不是手段,真正发挥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和服务功能。
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学习各地服务全国,这种工作思路和行动,正成为上海各行各业新年开局的亮点———1月,春秋国旅电话不断。今年的春节旅游业务中,春秋国旅超过40%的客源来自长江三角洲各地。近几年春秋国旅苦心经营,在长江三角洲遍寻代理伙伴,目前已携手苏浙两地400多家代理商,形成庞大的市场网络。“我们借触角扩大市场,他们搭大船降低成本,”春秋国旅国内市场部负责人陈基胜说,“今年这个网络还要扩大。”
同样在1月,上海技术交易所交易部经理钱宝龙忙于收集“襁褓技术”———尚处于创意、研发阶段的技术成果。他说,以前长江三角洲企业来沪,都热衷寻觅可直接产业化的技术,但如今,自主知识产权意味着强大竞争力,“襁褓技术”正日益获得苏浙中小企业的钟情,“所以我们也要调枪头”。通过这种踏实的服务,技交所如今已建立遍布全国的交易网络,长江三角洲地区尤为密集,苏州、无锡、杭州、宁波……70多家一级会员和几千个二级会员构成的无形市场,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必不可少的“推进器”。仅张家港一个市,去年几乎每星期都从技交所购得一项技术成果。
推进三角洲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上海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平台。去年上海技术交易所近2万项成交项目中,约有40%销售给全国各地,长江三角洲占据了其中的大头;上海产权交易所去年成交异地购并的金额比上年增长60%以上,长江流域产权交易共同市场的建设进一步加快;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去年90%左右的交易涉及各地企业,其中苏浙两地交易量名列前茅。市协作办依托已有网络资源,正在搭建长江三角洲直至沿江地区的招商信息交流平台,长江流域合作项目推介库已经建成。金融、港口、信息、技术……长江三角洲各地共享这些平台优势,通过区域合作分工,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正得以进一步提升。
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上海市有关部门眼光放得很远。长江三角洲交通发展日新月异,高速公路由“射电状”向“网格化”转变,于是,区域交通的重点规划、区域快速客运系统规划、区域旅游网络的规划,甚至跨区域的汽车联合租赁,都纳入决策部门的视野,年初开始破题研究。对于长江三角洲整体发展战略的研究,市协作办也开始牵头起步:能不能形成跨区域的行业联合会?能不能在三角洲建设联合的物流系统?能不能实现企业和个人的资信信息共享?……务虚研究,是务实的足音。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协作办主任姜光裕接受记者采访时回顾了十年来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的历程他说:1992年开始的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合作协调会议,参加者是各地级市的协作办主任;1997年,这个会议升级为由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市长参加的联席会议;而去年,是由苏浙沪三地的常务副省市长召开区域合作会议。规格的提升意味着合作的加深加快。“只有融入长江三角洲,服务全国各地,上海发展才有腹地,才有动力,才有意义。区域联合发展,这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本报记者潘乐群
订短信头条新闻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参加2002十大传情言语短信评选,赢取精美情侣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