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安徽省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2月04日11:05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一、关于2001年计划执行情况

  2001年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的一年。在中共安徽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克服严重旱灾和出口需求减弱等不利影响,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体制改革,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年初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速度效益双回升。国民经济在上年出现重大转机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回升势头,预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290亿元,增长8.6%,增幅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增长3.3%,二产增长10.4%,三产增长10.1%。受优势骨干企业带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1.6%,实现利润增长35.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2.2亿元,增长7.5%,扭转了近年来低位徘徊的局面。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8.6%提高到29.5%。优势骨干企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第三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预计三产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约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51.2亿元,增长9.6%;技术改造投资185.3亿元,增长21.3%;房地产开发投资111亿元,增长26.2%。港口湾水库、合徐公路南段、淮南矿区张集矿井、叉车集团大吨位及电瓶叉车技改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外贸出口22.8亿美元,增长5.1%。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向纵深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409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已有266户进行了公司制改革,1204户国有中小企业已有650户完成多种形式的改制。行政审批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各项改革也在进行之中。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669元,增长7.1%,增幅为近五年来最高水平;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20元,比上年增长4.4%。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全年各级财政社会保障补助支出达到31.8亿元,比上年增长67%。“两个确保”进一步巩固,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大幅度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加大。普通高校招生人数突破了9万人,其中本科实际招生4万人,比上年增长25%。全年共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68项,启动了计算机软件、制造业信息化、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重大科技专项。文化、卫生、体育设施进一步改善。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人口出生率控制为12.5‰。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可持续发展战略稳步实施。

  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较差;农民增收缺乏现实有效的手段;就业再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压力大,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市场经济秩序较为混乱,经济发展环境亟待改善,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关于2002年计划安排的意见

  经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其中一产增长4%左右,二产增长9.5%左右,三产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外贸出口力求有所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5%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实施农业三项工程,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适应加入世贸组织要求,加快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带动面大、关联度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防洪保安工程,加快建设长江干堤加固工程、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合肥大房郢水库,完成龙河口、沙河集、巢湖闸等病险库闸除险加固。加大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推进人畜饮水工程,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工作。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巩固和扩大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确保农民负担保持稳定不反弹。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以山区、库区和沿淮行蓄洪区为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传统产业改组改造步伐,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突出抓好马钢薄板、海螺建材、丰原燃料酒精等一批重点技术改造工程。突出抓好50户重点骨干企业的嫁接、改造和重组,促进优势企业的低成本扩张。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按照产业加基地的模式,重点扶持软件、生物医药、微电子光电子和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继续滚动实施全省50项重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和8个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攻关计划。继续抓好装备国产化项目和“三高”基地建设,努力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改革和国有中小企业多种形式的改制任务。

  (三)加强国债和重点项目建设,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针对国债投向,认真准备项目,努力争取更多的国债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进一步落实配套资金,改善施工环境,加强协调调度,确保按照国家要求建成或基本建成长江干堤加固、移民建镇、重点防洪城市防洪工程、城市基础设施、“三河三湖”治理、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和公检法司设施等项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争取新开工西气东输安徽段、蚌宁高速公路等24个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和安庆石化“油改煤”等一批投资额在5亿元以上的重点技改项目。积极推进安徽汽车、林纸一体化、铜九铁路、合阜亳高速公路等“十五”重大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继续加强对国债和重点建设项目的稽察和管理,抓紧做好国债项目的验收工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四)努力创造就业机会,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要分类处理,稳妥推进。扩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加快发展社区服务、商贸流通、旅游、房地产、非义务教育、文化体育产业等就业容量大的服务行业,增加就业岗位,努力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努力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条件。进一步清理和取消抑制消费的各项规定,培育住房、教育、旅游、信息服务等消费热点。加强城乡道路、供水、供电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扩大消费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继续实行招商引资责任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导作用。适应境内外资本流动的新趋势,加大对台资、日资、在沪外资及沿海资本的招商力度。依托优势骨干企业,拿出大项目,加强与跨国公司合作。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增强为外来企业的配套能力。充分发挥“一站式”服务中心的作用,优化服务环境。继续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俄罗斯、非洲、欧盟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做好粮食等大宗出口商品的协调工作。加快向集体、民营企业扩散进出口经营权,提高生产企业的自营进出口能力。深入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各个产业、各个方面的利弊影响,抓紧研究并采取应对措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六)发展社会事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孵化器建设,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科技人员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积极协调解决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切实做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巩固提高“两基”水平。制定重点高中专项规划,推进市区和县城普及高中教育。加快中专学校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推动中国科大、合肥工大的省部共建,抓好安大“211”二期工程建设。积极发展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等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加强淮河、巢湖水污染治理,启动南部地区酸雨控制及环境改善利用亚行贷款项目,改善生态环境。

  (七)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继续支持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逐步形成重要的制造加工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和研究基地、旅游文化教育产业化基地和城郊型农业示范基地。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快中心城市发展。以促进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为目标,继续支持县城和中心建制镇建设。继续推进皖江开发开放,巩固和发展抓皖江、带全省的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两山一湖”旅游规划,加快旅游公路、黄山机场建设,推动“两山一湖”及全省旅游经济的发展。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加快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着力培育民营经济、小城镇经济和劳务输出三大经济增长点,发展县域经济。

  (八)标本兼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针对当前市场经济秩序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大力度,集中进行整治。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活动。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继续整顿、治理各种形式的集贸市场、商品交易市场。大力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旅游市场、建设市场,强化税收征管。进一步整顿金融秩序,增强信用意识,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监察。坚持标本兼治,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把集中整治和经常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实效。

   订短信头条新闻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参加2002十大传情言语短信评选,赢取精美情侣手表!


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短信传情不言中
对方手机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选择闪电方式 您的手机
您的密码
索取密码  
闪电传情不看不行


分 类 信 息
:动画短片剧作大赛
   中国日报英语招生
   企业特区浙江城
   秀身堂减肥食品
   新年租车新领域
   1.8元租别墅办公
:大众polo开始预定
   浦江工业园区招租
   ★巴西烧烤美味
:国际长途0.33/分
:出国留学的摇篮
:留学澳州首选澳宝
   友和道通商务网
:全新人才招聘信息
:便携式电话小灵通
:一诺广告设计印务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