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位于广州东郊的广深高速、环城高速路交汇处。
□新华社记者邬焕庆 刘茜
白云山上的木棉花依旧如常开谢,珠江的水仍然滚滚入南海。广州山青水绿、花团锦簇、整洁宽阔,广州人文明、向上、诚信、开放。他们积极投入“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2010年一大变”,众志成城,使自己的家园更加美好。
“拆”的辩证法
当人们问广州人,广州的变化是怎么来的?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字:1999年到2001年广州中变的三年间,共拆除违法建筑和征地建筑1100万平方米;清理8114处卫生死角、124个占道市场、111个养猪场;拆除违章户外广告牌47·4万平方米,防盗网908·9万平方米;拆除公园、绿地、路边的围墙近百万平方米……
广州市中心的人民公园,原本是一个围墙封闭的收费公园,而且由于其历史的久远,公园周围餐饮、娱乐设施林立,周围的百姓守着一个公园却深受吵闹、乱杂、路堵之苦。“人民公园理应还给人民!”,1999年“小变”期间,政府果断决定拆除公园搭建的建筑和围墙,改建成一个开放式的供群众休憩、娱乐的公园。几个月之后,人民公园周围的10000多平方米建筑和围墙消失了,随之诞生的是一个芳草茵茵、古树遮阴、亭榭飞花的百姓乐园。如今,周围的群众在这里欢歌劲舞、其乐融融。
名扬海内外的广州陈家祠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东门,几年前面对的是一家污染严重的电筒厂和一片低矮陈旧的居民区,两个极不协调的建筑群在都市里就这样尴尬而立。一定要造绿于民。1999年4月起,广州市政府和荔湾区政府投入资金1·5亿元,拆迁厂房和居民区20000平方米、搬迁居民480户,建设了一个与周围环境相映照的23000余平方米的绿化广场。如此一来,古楼名宅,绿草红花,相映成趣。
珠江两岸一度是典型的老广州的风貌:大小海鲜、小吃排档沿江林立,污水满街跑、满河流,美丽的珠江在这种折磨中花容憔悴、日渐沉沦,几乎成了臭水沟。河岸,也是要还给人民的。一项加强珠江河段两岸景观整治、建设的计划在2000年实施。15·9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和逾期临时建筑、4200宗违章户外广告被迅速拆除,取代的是一条美轮美奂的23公里长的珠江沿岸绿化景观带,沿江西路、海印、中山大学北门等绿化广场如宝石相缀,米黄色花岗岩栏杆沿江而绕、独具特色。
故事很多,在广州几乎人人都能就地给你讲上几段。
但这些所有的故事蕴涵都是一样的:拆掉了一个脏乱差堵,整合出了一个新广州;拆掉了有形无形的围墙,聚合了政府与群众的亲情。这就是广州创建新文明城市过程中“拆”的辩证法。
同心的力量
人们都说,广州人三年时间几乎拆掉了一个中小城市的建设面积。但广州人的拆却“拆”出了别的城市没有的奇迹:
广州内环路贯穿人口最密集的5个老城区,拆迁量40万平方米,涉及1万多户居民,但仅仅用短短3个月就完成了,而且没有一家拆迁户上访;
如今花丛树影的珠江洲头咀绿化公园,原是一个占地23281平方米的码头,但市政府一声令下,原本需要至少1个月时间的拆迁、绿化,仅用10天时间码头变公园;
广州本田汽车厂西门和南门原本是一片民居、厂房、仓库、小卖店和饭馆,有关部门仅用12天时间就动员并拆除了所有2800平方米建筑,取代的是一幅2000多平方米的大绿地……
奇迹不胜枚举。而这些奇迹,来自广州市委、市政府与民同心、以民为本的巨大力量。
在广州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政府的每一项决定首先考虑的是群众的利益,把城市建设与造福人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民为本、与民同心、为民谋利、“以德治市”,在广州不是一句停留在口头的话,而是体现在每一件工作的实处。
在广州市残联工作的黄玉焕和爱人都是残疾人,内环路的建设把他们位于光孝路的家划进了拆迁户的行列。原本根据拆迁单位、广州市道路扩建工程办公室的安排,拆迁户都应安置到较远的安居楼。但考虑到黄玉焕和爱人上下楼以及购物不方便的实际情况,扩建办决定破例为他们在市中心找一处方便生活的楼房。几经周折之后,在越秀区洪桥街张家里终于找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楼房,同时细心的工作人员在对房屋进行装修时,特意对厨房和卫生间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很快,黄玉焕和爱人便顺利地搬进了这个生活方便的新居。
黄玉焕说,“该想的政府都为我们想到了,不该想的他们也为我们想到了。拆迁时,我是高高兴兴地走的。政府本来就是为百姓办好事,还这样注意不让老百姓吃亏,我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老百姓常说:以心换心。政府实实在在为了人民,人民自然站在政府一边。在广州三年中变的过程中,有许多社会各界和群众支持政府、甘愿为“大家”舍“小家”的动人故事:内环路建设拆迁六二三路,两公里多的路段,全是密密麻麻的岭南旧骑楼建筑,拆迁将使许多居民永远失去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屋和赖以谋生的商铺,但11万平方米的拆迁,没有一个钉子户。当拆迁的工地成“一”字形铺开时,许多群众从安置处大老远地跑来,满含泪花看着祖屋被拆除,场面令人感动。他们用自己“小家”的牺牲换来了新广州的诞生。
政府为群众着想、群众为政府分忧,这种良性的循环体现出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一种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在实际工作中春风化雨的蓬勃生机。
在一种情操的熏陶中,广州人身上原来只顾“小家”而没有“大家”概念的缺点渐渐淡了,人们通过“九运会”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广州人:他依旧聪敏、能干、高效、时尚,但这些却重新融进了一些新的精神元素————乐于奉献、爱护环境、注重环保、诚信坦荡、崇尚科学……
于是,人们又说,广州人不仅拆掉了一座旧城、建设了一个新生活家园,更拆掉了广州人思想境界、道德品格的陈旧壁垒、创建了一个全新的精神家园。
科学的决策
生活在新广州舒适、宁静、清洁环境下的广州人,是幸福而满意的,他们为自己能身为现在的广州人而自豪,更为背后有一个一心为民谋福利、让人民放心的政府而欣慰。最新的一项广州市民民意调查显示,民众对市委、市政府“中变”工作的认可和满意度高达97·4%。
广州的巨大变化,得益于一个高效、务实、民主的党委和政府的战略眼光和科学决策。
这是一个在“以德治市”基础上实施“依法治市”的典范。
了解广州城市建设情况的人,心里都有一个600亿的疑问:从1998年到2001年,广州共投入城市建设资金609亿元,那么这600多亿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花的呢?
我们就用广州市内环路的建设来揭开这个谜底吧:内环路建设的60多亿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投资、银行贷款和民间筹措三部分。这其中的70%用于了拆迁和安置,剩下的建设资金全部用在工程建设本身,但这些钱还是要好好花、省着花的,做法就是面向全国招标、打“中华牌”。这样的结果是,不仅内环路全线按期完工,而且是优质工程,最后花费还比预算略有节余。
“钱其实都是百姓的血汗钱,必须认真花每一分钱”。这是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正确的资金决策观,一种让人民信任的基础。
决策的科学,还体现在对城市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战略把握上。1999年底,广州市顺利实现小变、解决了城市脏乱问题后,一个响亮的口号便提了出来:把广州建设成为“适宜人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在听取了国内外顶尖的专家的建议和论证后,广州市在2000年首先在全国大城市中推出了《广州市城市建设总体战略规划纲要》,并配套完善了151项专项规划,这些规划都把优化人居环境、保护生态资源摆上重要位置,着力降低人居密度、留足绿化空间、保护连片生态环境区,形成生态优良、绿色间隔、疏密有致、组团发展的城市建设新格局。我们现在看到的新广州,就是执行这份规划的理想结果。
在广州的沿江西路,整治一新的江边还保留了一座特别的白色三层建筑————近代名人、孙中山先生友人陈少白的故居。我们能有幸看到这栋富含历史留音的建筑,以及在广州城里浏览到上、下九地区的古老岭南骑楼、西关风貌等等,同样收益在政府在战略决策中对传统文化的珍惜和保护:“广州的发展和建设就是让人去品味广州的历史和文化”。
依法治市、创新管理,是广州三年中变获得的最大经验。广州市三年中变的顺利实施,体现出的是一个依法治市的严谨和高效,学习、宣传和贯彻城市建设的各项法律,如“规划法”等。
广州过去流传着八个“大盖帽”管不了一个“大草帽”的戏言,笑话城市管理的多头和无序。但现在广州一顶“大盖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基本就管住城市秩序。
一个现代化的文明城市还必须有高效的市民服务机制。广州市的“12315”消费者服务中心,遍及各社区的完备服务设施,为群众搭起一座座排忧解难的“金桥”……
1987年,当广州市第一座立交桥竣工的时候,30万自豪、兴奋的广州市民走上了那座“人”字行的桥,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自己这个城市的希望。30万人组成一个巨大“人”字的震撼力量让许多人记忆犹新。15年后的今天,用自己的智慧、力量和奉献改造出了一个崭新世界的广州人,必将以更大的希望和激情,丈量出一个无限美好的未来。(新华社广州2月4日电)
新华社记者周文杰摄粤港澳新闻尽在广东新闻中心【广东睇真D】【情满珠江】改版设计大赛 短讯问答大赛
订短信头条新闻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参加2002十大传情言语短信评选,赢取精美情侣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