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泥厂难民营内的难民们在埋锅烧饭。大量粮食被日本兵掠走,尚有残粮的难民回家取米也惨遭日军枪击。到1938年2月,绝大多数难民只有一个多月的口粮。 图片提供:(德国)伊迪丝·京特、安妮塔·京特
本报南京2月18日电(记者戴袁支) 2月19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丹麦籍证人伯恩哈特·阿尔普·辛德贝格(Bernhard A.Sindberg)诞辰91周年。不久前,在丹麦人士的协助下,本报在国内率先搜集到与辛德贝格相关的最新史料。
这些史料包括:辛德贝格的生平、简历和姓名的准确拼法,1937年辛德贝格的照片、驾驶摩托的照片和数名负伤的中国难民在难民营芦席棚前的合影等,其中1938年辛德贝格发 表在丹麦报刊上的有关侵华日军在南京实行血腥恐怖统治的信件极其珍贵。
当年丹麦报纸的编辑,没有发表辛德贝格这封信的全文。口译此文的丹麦人士解释说,“这是因为事件太恐怖了”。丹麦的一位新闻界同行,在读了当年辛德贝格的信件后写道:“从1938年3月6日(辛德贝格)所写文章看,足以证明当初在南京发生了恐怖事件。”
1911年2月19日,辛德贝格出生在丹麦奥尔湖斯市,17岁出国,去过美国、阿尔及利亚和中国的上海。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打响后,辛德贝格成为在华采访的一名英国战地记者的驾驶员。该战地记者殉职后,辛德贝格来到江南水泥厂,为保护厂产和成千上万的难民,他悬挂出丹麦国旗。在离开中国后,他成为海员和船长。
南京师大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连红博士评价说,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史料的又一个发现。《中国青年报》整合社会资源,把报道选题作为史学课题来做,发现了新史料,搞清楚栖霞地区难民所的情况,把前人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2000年5月,南京大学教授高兴祖开始寻找辛德贝格,同月12日本报发出《寻找辛德贝格》第一篇报道。随后,记者在江南水泥厂首先发现辛德贝格在中国使用的名字和其所代表的公司。高教授去世后,本报将寻找辛德贝格发展成寻找南京栖霞的两位“辛德勒”。
去年8月,本报委托专人在德国寻找到了与辛德贝格同在江南水泥厂的京特博士的亲属。在获赠的41张历史照片拷贝中,首次发现辛德贝格的照片,并与辛德贝格曾代表过的丹麦公司在中国的办事处取得了联系。今年1至2月,在丹麦外交界人士的帮助下,本报又搜集到上述史料,并与采访过辛德贝格亲属的丹麦同行取得了直接联系。
春节不上网?现在预订祝福!短信5折起大奖等着你
短信点歌,带去你真挚的祝福! 3500条闪电传情,让她想不看都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