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了解到,自去年开始,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几年来查结过的案件处分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发现有的干部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后,其职务和待遇并没受到丝毫影响,甚至还能变相保留职务,使其所受处分成了“白条”,比如有少数单位和部门对违纪责任人的纪律处分不宣布、不进档、降职不降薪,甚至还存在着受处分人员工资不降反升、应撤职却变相留职的情况。如该区殡葬管理所原所长幺贵新曾在1997年4月因“利用职权中饱私囊、严重损害企业利益”等行为被开除党籍,并撤销行政职务。但四年来, 幺贵新却仍担任原职,其工资不降反升,从1997年12月的452元涨到2001年7月的782元。对此,东陵区纪委同组织、人事部门对执行处分决定不到位的单位提出督促改进意见,并责成有关单位立即纠正。截至目前,涉及10个部门的14人的14件纪律处分“白条”已全部得到纠正,那些无视党政纪律严肃性的单位及领导,也都受到了相应处理。(据2月4日《法制日报》)
一个区一下子就查出了14件“纪律白条”,其他区、其他市、其他省,还会有多少呢?
百姓们常常为那一次次“绝不姑息”“决不手软”“从重从快”的“严肃处理”而拍手称快,可他们哪曾想到,有些听起来“掷地有声”并形之于“红头文件”的纪律处分竟是没有兑现的“白条”呢?
众所周知,党纪政纪是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是治党治政的重要保证,严肃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这也正是“处理”前面常常要缀以“严肃”二字的原因。每一次的纪律处分,党委或政府部门都要经过慎重的研究决定、形成文件、报送上级有关部门、通报或向社会公布并层层落实等严格的组织程序,其中,“落实”当然是最后最关键的程序,也是“严肃”的落脚点。中国人讲究“说话要算数”,“红头文件”当然更是马虎不得。如果纪律也打“白条”,如同儿戏,“严肃”从何谈起?此其一。
党员干部犯了错误违了纪律,理应受到纪律的处分,这既是给党一个交代,也是给人民群众一个交代,如果所谓处分没有得到落实,岂不是欺骗了党组织,也欺骗了群众吗?对于党和政府的处分决定,公布之后,人民群众一般不再继续探究下去,因为群众相信组织上的决定一定会落实,如果处分屡屡变成“白条”,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难道不会发生“信任危机”吗?此其二。
对犯错误的党员给予处分,既是为了严肃纪律,同时也是为了治病救人。一是挽救失足者,让他们接受教训,知错改错;二是警示他人,让未违纪者引以为戒。如果纪律处分最终成了“白条”,无异于姑息和纵容,违纪者可能就会认为纪律也不过是个“稻草人”而变本加厉,其他党员干部也会认为纪律不过是一纸空文而无所顾忌。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纪律完全失去约束力而礼崩乐坏。此其三。
“法律白条”的频频出现,令各界人士痛心疾首。正苦无良策之际,没想到“纪律白条”也出现了。所谓“法律白条”,是指法院的判决生效后得不到执行,即“执行难”。纵观众多“法律白条”,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执行力度不足,但在客观上常常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如被执行人确实没有执行能力,或者被执行人确实找不到,等等。法院能执行却故意不执行的并不多见。“纪律白条”则没有什么客观原因可言,只要组织上发出指令,没有撤不了的职务,没有降不了的工资,关键就看组织部门主观上想不想落实处分决定。一个主要是“客观”上的问题,一个是“主观”上问题,而“主观”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纪律白条”难道不比“法律白条”更值得忧虑吗?
近年来,党员干部的违法乱纪现象有日趋加重的趋势。虽然党和政府三令五申,但各种严重的违纪行为仍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为什么?“纪律白条”恐怕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吧。毫无疑问,“纪律白条”是吏治腐败的表现。建议其他地方也像沈阳市东陵区那样,对多年来的纪律处分来一次清查,看看有多少“纪律白条”并予以纠正,这绝对是一个关系重大的作风建设工程。千龙新闻网特约撰稿人盛大林
多多精彩短信5折起,还有精彩海南游、机票、手机、MP3等着你
1000首短信点歌带去你真挚的祝福! 个性图片、铃声,新年好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