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崛起的石棉城茫崖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2月24日13:13 新华网

  新华网青岛2月24日电(记者张荣大)在柴达木盆地的最西端,青海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界的地方,有一座平 淡无奇的小镇――茫崖。茫崖是一座闻名中外的石棉城。看,它简直没有资格称为城市,没有新式的高楼大厦,没有繁华喧闹 的市区,看不到什么现代化的公用设施,许多职工还住在地窝子。

  打开青海省或柴达木的地图,可以看到两个茫崖。五十年代初期诞生于盆地西部的茫
崖,是当时青海石油勘探总指挥 部的所在地。那时,从全国各地云集柴达木的开拓者,选择茫崖建立了工作和生活基地,因为在附近一片长着芦苇和小草的沙 滩上打出了自流井,流出了珍珠般的清亮亮的泉水,建立了供水站。当时,荒无人烟的大漠里没有房子,于是搭起几千顶帐篷 ,成街成巷,白茫茫一片。这就是柴达木石油探区里最早的“城市”。后来,随着盆地石油地质勘探的重点转移到冷湖和花土 沟,茫崖的帐篷也象白云一样飘走了。在帐篷城市的旧址上建造了一些房子,成了过往汽车司机的食宿站。柴达木人称这块地 方为“老茫崖”。

  我们现在说的“新茫崖”——茫崖镇,是后来随着石棉矿的开发而兴起的。它坐落在盆地边缘,阿尔金山脚下风沙弥 漫的戈壁中。我们从花土沟乘上汽车西进,在碎石和砂子筑成的路上颠簸两个小时,就到了茫崖。这里海拔3219米,年最 高气温为30摄氏度,最低气温为负36.4摄氏度,气候变化多端。这座青海省最边远的小城,距省会西宁市1400公里 。从西宁到茫崖,乘北京牌小汽车,最快的速度也要整整跑三天。

  茫崖石棉矿的勘探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后期。当时,生活在盆地里的牧民把拣到的矿石送到了海西州人民政府,通 过海西州又送到西宁。经省里的专家鉴定,确认那是石棉矿,一种新的耐火材料。于是,这年10月,一支17人组成的小分 队带着铁锹、十字镐和筛子等一些简单的工具来到了矿山,很快生产出第一批石棉。十几吨石棉运出盆地,销路很广,价钱也 很可观。1960年青海省派出一支地质勘探队进驻茫崖。地质队员来到这里一看,好大的一座石棉山啊!100多平方公里 的山上到处都埋藏着石棉。钻探机钻了600米深,还没有钻透石棉层。经过初步踏勘,这里共有4个含矿带。

  第一含矿带长5000米,宽200米,平均含棉率3-4.5%;

  第二含矿带长约3000米,宽250米,平均含棉率1-5%;

  第三含矿带长1600米,宽200米,平均含棉率3%;

  第四含矿带长980米,宽80米,平均含棉率1.2%。

  上世纪80年代,已经勘探的仅是第一含矿带的第一亚带,已探明的石棉储量已经有2073万吨,约占全国当时已 知的石棉总储量的三分之一。如果按年产石棉10万吨计算,已探明的这一小部分就可连续开采200年。当时,青海省的6 地质队在继续对其他三个含矿带进行勘探,预计远景储量可达到8900万吨。茫崖,可能成为世界上储量最大的石棉矿之一 。这个矿以石棉为主,还伴生铬、镍等贵重金属,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茫崖石棉属横向纤维,纤维平均长度约10mm,最长的达59mm,工业价值很大,可用来制造消防器材和防火设 备,以及炼钢工人的工作服等。那时,石棉制品的建筑材料发展很快,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茫崖石棉尽管生产量不大,却 运销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在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上世纪80年代,青海省茫崖石棉矿每年约出 口石棉5000多吨,换汇约占全省五金矿产出口换汇总额的70%。

  记者当年到茫崖采访,还没进石棉城,远远就望见一座灰绿色的石棉山,雄伟壮观。走近了才看到,它是由东西两座 山组成的,中间一条狭长的沟,顺着这条沟可以直抵阿尔金山山口。在山脚下,我们看到遍地都是石块,石块表面粘连着一层 灰绿色的棉丝,揭下来用手搓揉,软软的,纤维不断,这就是石棉。石里藏棉,大自然多么神奇,多么富有啊!这里到处都是 石棉,石头里藏、沙子里埋,连空气中也夹着石棉丝。

  山上正在放炮,炮声隆隆,震撼着山谷。冲腾而起的烟尘扶摇直上,遮住了阿尔金山的雪峰。随着哗哗的声响,巨大 的石块带着沙土像泥石流一样向山谷中流淌。弥漫的硝烟散发着浓烈的气息。这是矿山工人在搞剥离,把覆盖在矿体上的乱石 和泥土炸掉,露出的就是含石棉的矿石了。

  离开了矿山采石现场,记者在矿长的引导下参观了石棉生产车间。原来,石棉生产的工艺并不复杂,先把从采石场运 来的矿石粉碎,石头破碎后,夹在里边的石棉便分离出来了,然后再进行筛选,筛选出的石棉就可以包装外运了。由于茫崖地 区气候干燥,基本上无雨,石棉生产就可以省掉干燥这个工序。这一项可以降低石棉生产成本30%。

  矿长告诉记者,青海茫崖石棉矿1960年开始生产石棉,2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生产了石棉25万多吨,每年给 国家上缴利税550多万元。1965年,矿上建设了东、西两个生产车间,年产石棉9000吨,后来又进行了技术改造, 生产能力达到年产石棉19000吨。1982年又建成了一个年产石棉20000吨的新车间,已投入了生产,矿上采矿、 运输、生产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走出生产车间,就是茫崖镇。街道是宽敞的,都铺上了水泥路面或沥青路面。建设了商店、邮局、书店、银行、医院 等必要的设施。至于生活区则是简陋的。矿上的大部分工人、干部住的是地窝子,猪和鸡在屋顶上走,人在地底下住。从远处 看住宅区,平平的一片,看不到房子,只有一个竖在地上的烟囱可以告诉你,那里住着人家。

  记者向地窝子走去。每户门前都筑起一道土埂,有的人家还立了一个门。跨过门槛,就是一条一步步向下的台阶。房 子和北方的菜窖差不多。大些的有20多平方米,也有套间;小的只有几个平方米,锅台连着土炕。屋子比较潮湿,光线很暗 ,白天屋里都亮着灯。记者拜访了一家地窝子的主人,他是医生,妻子是车间的统计员。虽是地下斗室,但在热爱生活的人手 里,却也整齐、朴素、美观。窝顶拉上一道道铁丝,裱糊上一屋图案艳丽的纸,屋子里花团簇族,散发着馨香;墙壁是刚粉刷 的,地下铺着碎砖。主人拿出茶点,香烟,热情招待我们几个远方的来客。男主人笑呵呵地和我们攀谈起来。他诙谐地说:“ ‘斯是陋室,惟吾得馨’。20年了,我们在地窝子里吃住,生儿育女,都习惯了。在柴达木盆地工作的人,都有适应环境的 特殊本领。”

  我们正谈得投机,女主人象魔术师似的拿来了带顶花的黄瓜和粉红色的西红柿。在海拔3000多米的雪山脚下,能 吃到鲜嫩的蔬菜,这又是件新奇的事。

  原来这里的职工们都自建塑料棚温室种蔬菜。四、五月间,茫崖大地冰雪未消,但在一个个闪光发亮的菜棚里却春意 盎然。一畦畦菠菜,油菜,青翠欲滴,芹菜有一尺多高,黄瓜、西红柿也在舒叶吐翠。

  茫崖的干部和工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建设起一座矿山,但他们的生活条件仍然还是艰苦的。然而,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 们。记者在茫崖镇盘桓了两天。在归途中,矿长盛情邀请我们去看看石棉工人住宅新区。正在修建的工人新区,是在离矿山20 多公里的阿拉尔河畔。这里有一道石坝,将阿拉尔河水吸蓄起来,形成了一个明亮清澈的人工湖,石棉工人称这里为“大河坝 ”。在坝后,已新建起百十来幢二层小楼。党关心着柴达木盆地的建设者们,为职工规划了新居住区。住了20多年地窝子的 人,就要搬进二层小楼了。

  离开茫崖很久了,可我们还仿佛听到从那里传来的欢笑声。工人们搬进了新居,大河坝的杨柳已经成行、水库里的鲤 鱼不时跳出水面。一个个银光闪亮的塑料温室里五颜六色,红色的西红柿、紫色的茄子,还有那翠绿的黄瓜,都已果实累累, 预示着新的丰收。(完)

   多多精彩短信5折起,还有精彩海南游、机票、手机、MP3等着你
      1000首短信点歌带去你真挚的祝福! 个性图片铃声,新年好心情


发表评论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短信5折起大奖等着你
对方手机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选择闪电方式 您的手机
您的密码
索取密码  

在几十个国家地区,只要您拥有手机,就可以享受新浪短信头条新闻的方便快捷,让世界随您移动!>>快速订阅


新浪商城推荐
  MD时尚低价沙龙
  • 网络MD索尼MZ-N1
  • 索尼MZ-R909
  • 夏普MD-MT770
  • 松下SJ-MR50
  • 索尼MZ-G750
  •   数码产品春节促销
  • 听音乐还是MD!
  • 音文秀复读机
  • PDA广义与狭义
  • JNC新年大送礼
  • 投影机大展销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