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提要】
由一个普通人变成恶名昭著的大毒枭,这一过程谭晓林只用了7年时间。从1995年开始,谭晓林在缅甸收购海洛因、冰毒等毒品,大肆向我国境内走私贩运,逐渐形成了庞大的毒品走私、交易网络。但正是在他的毒品买卖进行的最红火的2001年,他在缅甸被抓获了,并被移交回国。谭晓林是怎样一步步蜕变成泛金三角地区新一代毒枭的?我国警方在与谭晓林贩毒集团长期较量中经过了怎样的努力?围绕着移交谭晓林,中缅两国政府的禁毒合作又是如何展开的?《新闻调查》记者进行了独家调查采访。
【调查者】制片人:关海鹰、赛纳、张洁
编导:张天贺 出镜记者:杨春
摄像:王小鹏、李季
录音:呼和
统筹:杜晓静
制作:郑曼茜、张为
监制:李挺、庄殿君 总监制:孙玉胜
【播出时间】首播: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2002年2月23日(星期六)23:00-23:40重播: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2002年2月24日(星期日)18:20-19:00
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2002年2月28日(星期四)16:20-17:00
【调查对象】
云南省公安厅副厅长孙大虹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局毒品案件侦查处处长蒋明东
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局制毒配剂案件侦查处张润生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调研处处长刘晓晴
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副总队长郭天明公安部禁毒局副局长陈存仪
毒枭谭晓林
【调查过程】
一、新一代的毒枭
谭晓林,四川省乐之县人,1993年移居缅甸勐古地区。先后向我国境内贩运大宗毒品55次,毒品海洛因3吨以上。谭晓林贩毒案被列为云南省2001年001号专案。
云南省公安厅副厅长孙大虹介绍说,谭晓林是我们公安机关建国以来抓捕毒枭当中贩运次数最多、数量最大、对我们危害最大的这么一个毒枭。
德宏州是谭晓林贩运毒品进入国境的第一站,也是查获谭晓林毒品最多的地区。
一间不起眼的仓库储藏着德宏州公安局从1990年以来缴获的各类毒品,走进这间充满着酸涩味道的仓库,可以看到用黄色塑料纸包扎好的是海洛因,在一些铁皮柜里全都是这些毒品。在一些玻璃罐里的红色颗粒就是冰毒,在塑料编织袋里可以看到鸦片。从1999年开始,在德宏州缴获的各种毒品中,谭晓林走私贩运的就占到了40%,而到了2000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60%。由此可以看出谭晓林是泛金三角地区对我国境内危害最大的毒枭。
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局毒品案件侦查处处长蒋明东:我们称他为新一代的毒枭。记者:为什么叫新一代的毒枭呢?蒋明东:因为我们觉得他的做法和传统的一些贩毒集团不一样。首先他的智商比较高,再加上他的作案的规律和特点,他是比一般的传统的那些贩毒集团要狡猾得多。
上世纪50年代,位于泰国、缅甸、老挝三国交界的三角地带以种植罂粟、加工鸦片、海洛因闻名,被称为金三角毒区,在此地区先后兴起了罗兴汉、坤沙等武装贩毒集团。进入80年代,随着缅甸境内各方武装势力割据,毒品种植加工区域逐渐扩大、北移。逼近中缅边境,被称为泛金三角地区。1992年,谭晓林从四川老家到云南边境一带打工,偶然结识了缅甸大毒枭杨国栋。1993年,谭晓林与杨国栋的女儿结婚,移居缅甸所属勐古地区,在杨国栋的引见下,他很快走上了在当地极为常见的贩毒这条路。最初,谭晓林主要在泰国和缅甸边境做毒品生意。
蒋明东:他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从做制毒配剂到后来帮人家做马仔介入海洛因这一块,那么从一般的马仔,很低层次的马仔然后逐步逐步他的地位不断地发生变化。
就在谭晓林的贩毒规模不断扩大的时候,他所依赖的毒品运输通道出现了问题。1994年以后,由于泰缅边境战事不断,毒品运输通道经常被截断,毒枭之间也常常趁乱黑吃黑。谭晓林决定另找一条毒品出境通道。1995年,谭晓林离开居住了三年的缅甸所属勐古地区,举家迁往缅甸木姐镇。
二、毒贩的女婿:开始向中国境内贩毒缅甸木姐镇与中国姐告镇直接接壤,是云南德宏州与缅甸往来的主要过境城镇。由于德宏州与缅甸相临的漫长边界线几乎没有天然屏障,许多边界只是一河之隔,甚至直接相连,中缅边民又有着长期自由出入、自由往来的传统习惯。毒品的稽查工作极为困难。谭晓林定居木姐后,经过精心准备,开始实施向中国境内的贩毒活动。也正是在1995年,当时担任侦察员的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局制毒配剂案件侦查处的张润生第一次听到了谭晓林这个名字。张润生:1995年8月25号,在一次公开查缉毒品过程当中,从一辆东风牌的140货车水箱里面查到183块大块的海洛因,称量一下有98.24公斤。这批毒品,这批海洛因是境外的一个叫谭晓林的人指使他们贩运的,目的地是广东。后来我们这边的公安人员对谭晓林这个人尤为重视,因为什么呢?这个案件在1995年,98公斤多的海洛因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由此就开展了对谭晓林一些专门的工作。
从这起案件开始,中国警方逐渐注意到居住在缅甸木姐地区绰号叫小四川的谭晓林;虽然此时谭晓林已经对中国警方的注意有所察觉,但他认为自己人在中国境外,警方拿他没有办法,所以并未停止贩毒活动。谭晓林在木姐购置了几处房产,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给中国、缅甸警方对他的取证工作带来了困难。
追捕谭晓林4年后的1999年,中国警方得到了他唯一的一张照片。也正是在1999年,一场真正的较量开始了。
三、第一次探路
1999年7月28日,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接到谭晓林准备组织大批毒品入境的可靠消息。引起公安部禁毒部门的高度重视。8月29日,侦察人员在昆明跟踪谭晓林购买的两辆新货车,并拍摄了跟踪的全过程。由于担心暴露,跟踪距离比较远,直到晚上,侦察员才拍下这两部车的车号。
经过一夜的跟踪,这两辆车又开回到原地,侦察员判断,这两辆车是在探路,车上没有毒品。9月8日,侦察员跟踪谭晓林的货车进入昆明市郊的腾龙货厢厂。在修理车间,货车车头牌照被用帆布盖住。这辆新货车的水箱被拆下来,进行改装。修理人员在水箱里焊接夹层。这辆新车的车体前部也有人在改装。焊接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当晚,新车改装完毕,修理人员在给水箱重新喷漆。水箱夹层被用来藏匿毒品。9月13日,负责车辆改装的毒贩接到谭晓林指令,由昆明飞到云南瑞丽出境到缅甸。警方估计,这是谭晓林在试探他此次贩毒行动是否被我警方监控。前来接应毒贩出境的谭晓林的打手,接头前,他一直观察是否有人跟踪监视。确认没有危险后,他才招呼早已等在一旁的车辆,迅速离开。毒贩也乘车前往缅甸。9月20日,一直负责跟踪此案的云南公安边防总队侦察处处长刘晓晴得到消息,谭晓林认为通道平安,货准备运出。刘晓晴:9月24号我们就发现谭晓林已经搞了这么一批货装在水箱夹层里面已经起运了。当时考虑到他第一次走这个货,只是个探路,只是个小货的情况下,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向上面做了报告,可以跟踪他这批货,控制他这批货,看看他到广东到底怎么走。
这次跟踪监视,使警方开始逐渐摸清谭晓林的贩毒手法。刘晓晴:通过我们跟踪他就发现,他的这个车来的时候拉,过来的时候,到(云南)芒市就停下来,因为在芒市前面出去我们边防有两个卡子,一个就是咱们的木康站,还有一个曼海桥检查站,这两个边防站在查缉毒品上应该说都是很有经验的。
9月24日当天下午,藏有毒品的两辆货车到达木康公安边防检查站,但却一直停在路边,没有马上通过。直到第二天凌晨,侦察人员发现,谭晓林组织了大量货车,与运毒车同时开向边检站,试图利用此时检查站人手少、稽查人员身体比较疲倦的情况蒙混过关。
刘晓晴:(第一,他想)利用咱们检查力量少这样子通过;第二点,他为防止这个车的安全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还不断地派车,一个是在咱们的检查站的前面和后面都有车停在那,看这个大车是不是平安地通过了检查站,如果说不平安了,他马上就过去报告,都是定点的,同时采用逆向地从上面再派车下来,沿途查这个车走的这一路上有没有什么可疑的,后面不断地有车跟踪或前或后地进行跟踪。通过第一次我们跟踪就发现,将近有个七八部车在跟踪这个车、在监控这个车。针对他这种反反复复的跟踪,因为我们的力量也有限,我们派出的车当时只有两部,我们就在路上不断地换车牌。所以咱们第一趟跟踪他根本没有发觉,他虽然有这么狡猾的手段始终没有觉察到这个车已经被我们控制了。第一趟9月24号到了广州,在我们的监控下移交给广东警方。
为了迷惑谭晓林,广东警方在这批毒品顺利交货给买家后,才动手抓捕。使谭晓林以为这条运毒通道是安全的,问题只是出在买家方面。于是谭晓林又开始第二次试探。
四、7·28大案:开始大货起动刘晓晴:99年的10月4号他认为是刚刚放假,国庆放假了大家可能会松懈一些,利用这个呢又走。这个案子又被我们控制上了,控制上以后手法还是如旧,一直把他监控到了广东。通过这两趟走通了以后,谭晓林非常高兴,认为没问题了,10月28号这样子就开始大货起动了。
1999年10月28日侦察员在昆明街头等待指令,跟踪运送毒品的货车。
11月4日经过一路跟踪,货车开进了广州市郊的一间仓库。刘晓晴:到了一个仓库,在广州边上一个仓库进去以后就发现有两个人在下货,我们估计他差不多快下完了,这时候就动了手。
警方当场抓获涉嫌贩毒的犯罪嫌疑人两名,缴获运毒车辆一部,海洛因190公斤。刘晓晴:那仓库打开了有很多的纸盒,这纸盒里面发现还有两箱海洛因是在纸盒里面,把那纸盒一拿起来就发现还有一些化学药剂的物品,经过拿出来鉴定是冰毒。后来把另外一间仓库也打开了,发现有更多的冰毒。
记者:在您这么多年的反毒、缉毒的生涯中,有没有如此集中地看见这么多的毒品?刘晓晴:从来没见过。我们当时很多侦查人员说恐怕一辈子也碰不上一两起这么大的,有的一些老的缉毒的侦查人员都说这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的毒品。当时的冰毒纸箱在球场上摆得满满的。
这起案件先后共查获谭晓林走私贩运入境的海洛因490公斤,运毒车辆6部。在谭晓林运送毒品的仓库中另外查获的11.08吨冰毒,属于其他贩毒集团藏匿,由公安部门另案处理。由于这起案件开始于1999年7月28日,因此被称为7·28大案。
记者:7·28案件查获的谭晓林的毒品的数量在当年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刘晓晴:490公斤恐怕在当年占我们云南(查获毒品)的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二,但是从我们后面查获的谭晓林的毒品来看,基本上谭晓林的毒品可以占到50%超过一点儿,所以他的危害特别大。通过7·28并不是说打掉一起他就会歇手,他不歇手的,打掉了他更疯狂,为了捞回本钱,他干得更大、更猛。
五:“7T”方案:擒谭从1998年开始,以谭晓林的名义进行的贩毒活动曾经销声匿迹了很长一段时间,谭晓林还从缅甸向中国警方寄来悔过信,声称自己不再做毒品生意,试图逃避打击。但在7·28大案侦破过程中警方发现:谭晓林的贩毒活动从未停止,只是改变了贩毒方式,由以前亲自指挥改为委托手下骨干毒贩指挥贩运,他的贩毒手法变得更为隐蔽。由于在7·28大案侦破过程中摸清了谭晓林走私贩运毒品海洛因的贩毒网络及大量犯罪事实,公安部授权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正式制订了代号为“7T”的在我国境内诱捕谭晓林的抓捕方案。
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副总队长郭天明负责指挥谭晓林抓捕工作。
郭天明:当时的方针嘛,就是要“铲毒线、端毒窝、打毒枭”。海洛因不在于多少,关键是把那个毒枭打掉。记者:抓捕谭晓林难度最大在什么地方?郭天明:第一,他在境外,我们在境内,这个是我们在办案当中最大的困难;第二,他有武装,他的武装很多都是美式武装、德国式的,他的手枪都是德国式的,他有机枪,他有很多,长短武器都。那谭晓林又特别狡猾,在侦查过程当中几次反反复复的较量,虽然有些主动权在我们手上,但是有时候我们也是被动。有几次我们摸着他要到边境一线活动,最后不知什么原因我们已经等好他了,守株待兔了,后来他没来。设伏抓捕他已经等了将近半年,采取了各种办法。
由于我国警方设置的诱捕、抓捕方案都是在境内进行,而谭晓林听到风声后却再不敢入境,这使抓捕工作陷于被动。于是,公安部禁毒部门开始寻求新的解决办法――国际合作。
六、红色通缉令
公安部禁毒局副局长陈存仪,直接参与了抓捕谭晓林的指挥工作。陈存仪:最后我经过权衡利弊以后,就觉得这个事采取中缅之间禁毒合作的办法可能是成功的把握大。为了断其后路,为了防止他在境外逃跑,到别的国家去躲藏,首先我们在2000年的10月25号我们以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的名义跟国际刑警组织秘书处发了通报,请求他们向有关国家发出红色通缉令。
红色通缉令,是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的最高级别国际通缉令。红色通缉令的发布使谭晓林处于各国警方的严密关注中,切断了他逃离缅甸的通道。与此同时,中国与缅甸双方高层领导也在为两国间禁毒合作保持着密切联系。2001年1月,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公安部部长贾春旺出访缅甸。此次出访,使中缅双方在合作禁毒、打击毒品犯罪领域达成一致意见。
陈存仪:当时中缅两国之间就签署了《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这个协议签订以后就为中缅两国之间的禁毒合作铺平了道路。
根据《中缅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协议要求,缅甸政府同意可以在缅甸境内协助抓捕中国籍逃犯。这一协议的签署,使谭晓林再无藏身之地,而中缅警方关于抓捕谭晓林的合作也进入了实质阶段。
记者:这个时间谭晓林是否知道咱们针对他的网已经越收越紧了?蒋明东:他应该有所察觉,毕竟他在那一段时间基本上是连连失手。记者:咱们对他的网越收越紧,他还敢这么猖狂地作案?蒋明东:我们称之为他最后的疯狂。那段时间他进来的毒品数量很大,而且作案的频率非常高。也许是(因为)他的连连失手,他就有一个心理:要马上要把本扳回来。
至此,在7·28大案前后,我国警方掌握了谭晓林走私贩毒的大量确凿证据,通过长期监控,还查清了谭晓林的日常活动及保安布置、武装状况等详细线索。抓捕谭晓林的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
陈存仪:2001年的4月12号,国家禁毒委员会的常务副秘书长公安部禁毒局的局长杨凤瑞正式致信缅甸中央禁毒委员会负责官员,要求缅方协助我们抓捕大毒枭谭晓林,并且我们向缅方提供了谭晓林藏身落脚准确下落的情报。
缅甸中央禁毒委员会对中国方面提出的要求极为重视,由中央领导亲自督办此案。根据中国警方提供的情报,缅甸中央政府很快制订了针对谭晓林的抓捕方案。
七、移交谭晓林孙大虹:就在4月20号那天,突然有情报报告说谭晓林突然失踪了,估计是被缅甸人带走了。后来我赶快在办公室直接联系,问一问缅政府是不是已经下令抓了,是不是抓到了?很快,不到20分钟那边就答复了:谭晓林已经被他们抓获了。
记者:当您听到这个消息被确认以后,您的心情怎么样?孙大虹:我当时感到非常着急。如果消息一旦确实,我马上就要布署在整个境内的抓捕行动――因为消息一旦核实,很快内部就会传开了,他下面的一些贩毒网络、他手下的人就会逃跑。这个时候我就要想办法一网打尽。当时第一件事我就赶快布署,马上派出五六个工作小分队分赴昆明、迪庆、保山、重庆好多地方,抓捕他手下的人,要一举把他这几个联络点端掉。
1999年4月20日,谭晓林被缅甸政府抓获当天,云南警方紧急奔赴各个监控地点,共捣毁云南、广东等地谭晓林贩毒联络网点6个,缴获一批运毒车辆、运毒器材以及大量赃款赃物,逮捕涉嫌走私、贩运毒品的犯罪嫌疑人18名。
正当中缅两国警方开始准备移交谭晓林的时候,境外却传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谭晓林雇佣的贩毒武装扬言要劫持移交车队,而缅甸境内的一些毒枭则准备偷袭车队杀死谭晓林。
孙大虹:境外不断有信息报来说,缅政府不会把他交给我们,交给我们的也可能是假的;另一个还有说法是有人在交接过程中要武装劫持,要救他,如果救不了就要暗杀,就要爆炸,反正不能把这个人活着交给中国人。所以,我们担心夜长梦多,万一抓捕到的人交付不过来,那还是实现不了我们打击谭晓林的目的,所以当时很快我就通过国家禁毒委,我们定在23号一定要移交。
2001年4月23日下午,中国警方代表到达缅甸木姐警察局。孙大虹:在辨认的时候是非常紧张的,感觉时间非常地漫长。我就电话里听着,到底是不是真的谭晓林。我的电话线是一直没断,是,就马上往回押。我派了个中校过去,是个边防的站长,他多次见过谭晓林,因为出入境认识他。这个人是个慢性子,半天不说话,最后他说:就是他了。这样子大家心里面才踏实。赶快给他罩上、押解,赶快送回来。
2001年4月23日下午16:30,缅甸政府向中国警方移交了涉嫌走私贩运毒品的中国籍犯罪嫌疑人谭晓林。谭晓林成为中缅合作禁毒史上第一个由缅甸政府移交我方的毒枭。
孙大虹:在回来的路上,快要进国门的时候他们(押解人员)也是非常紧张,因为当时有情报说他们(贩毒集团)在国门的地方要采取行动。
郭天明:还有10分钟车子就要进国门了,在这个时候得到情报他们准备用火箭筒,把押运谭晓林的车劫持,劫持不了就用火箭筒把车干掉。在这个时候部队应该出来震慑当时的犯罪分子。当时就把部队撒到国门两侧,全部武装警戒,后来谭晓林的车还有200米、100米,最后50公尺、10公尺、1公尺,进门。那个时候我的心落下来了。
押解车队进入国门以后,为保证安全,立即从小路开往集合地点。事先经过周密准备的的押解预案同时也紧急启动。
孙大虹:我们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在国内的整个押解过程中当时采取了六真六假的这个方法,就是真假谭晓林,就是真假案犯。一个真车队一个假车队就是考虑万无一失。真是有人胆敢劫持车队、爆炸车队甚至袭击车队,我都让他根本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往往是假的比真的更像真的,要搞成这个样子。
押解谭晓林的车队在第二天晚上20点10分到达云南保山机场,飞往昆明。
八、与毒枭面对面
2002年1月,《新闻调查》记者在看守所见到了正在等待开庭审判的谭晓林。记者:这几年你一共贩运毒品有多少?谭晓林:差不多3吨多吧。记者:根据联合国禁毒署的计算,一个吸毒者一次使用量大概是0.3克,那你贩运进境内的这3吨海洛因可以供1000万人使用一次,我不知道你听到这个数字有什么反应?谭晓林:有时候看电视上说打击毒品、抓毒枭,确实心里也是畏惧,但是好像一进入那个圈子里面基本上想不起这些。记者:你自己吸毒吗?谭晓林:不吸。因为在那边吸毒,做这一行当在缅甸吸毒的人家看不起,害得赊货也赊不着,信誉会没有的。当然做的是多,但真正做大的老板是不吃的。记者:如果你手下的兄弟吸毒你还会继续用他们吗?谭晓林:吸毒的不会用了。记者:贩毒的人不吸毒,这是否也是一条规矩?谭晓林:在那边做这个生意出产鸦片比较多,你沾了吃,做正当生意也好、做黑道生意也好,还是做毒品生意也好,吃了毒品人家会看不起你。
记者:怎么做上贩毒这一行的?谭晓林:当时我结婚在缅甸,缅北地区包括勐古和木姐这一带整个地区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种大烟鸦片,因为那个环境当中做这个生意的人比较多,我在那个地方定居的时候逐步逐步接触到这些人就参与做这个贩毒的生意。记者:你说得这么轻易,可是贩毒这个事情随时都有可能掉脑袋呀,干这个事之前没有仔细考虑过吗?谭晓林:当时我就是为了挣钱。出来的时候,自己家乡、家庭比较贫寒,就想发财,做发财梦。
记者:你第一次独立的贩毒是在什么时间?谭晓林:95年的2、3月份,是在勐古。记者:总共挣了多少钱?谭晓林:总共挣了7万5,他们抽了2万,我赚了5万。记者:这第一次贩毒让你尝到了甜头?谭晓林:第一次贩了好像也没什么危险。记者:没什么风险一下子就赚了5万。到了你开始贩毒的时候,你用的都是什么手法?谭晓林:绕过主要的检查站和公路。记者:可是如何才能找到这些小路?谭晓林:这些偏僻的路主要就是平常让自己的手下拿地图来查看,亲自叫人走、看,每条小道都熟悉。记者:走这些小路安全性有多大?谭晓林:安全性有90%。因为这些小路很少被人检查,这些小路前几年都不检查,就是96、97、98年一般都不重视。
记者:货运到了地点如何和货主接头呢?谭晓林:我马上叫他接他并不会接,他看看周围动静,看一看送货人的表情各方面,还有很多方法。有些要求得严一点的,送货的那个驾驶员停好车要马上返回到缅甸,要接头的人在缅甸见到他了,这边才派人去拿货,也有这种方法。记者:这些老板都是什么人?谭晓林:这些老板多数是持泰国护照的,香港的,还有普宁的,其他就是甘肃的。
记者:你收购的价格是多少?谭晓林:最便宜的是94年5000一件,7500一公斤,96、97年以后那边涨到5万多一公斤。记者:那你这样转手一倒中间的差价有多大?谭晓林:对本利吧――一般就是1块钱赚1块钱,就是投资10万赚10万,纯利。
记者:这么多年的贩毒给你带来了多少财富?谭晓林:实际上赚是赚了,1亿几千万,1亿多吧。记者:这么多的钱全都是贩毒得来的吗?谭晓林:大部分是贩毒得来的,绝大部分吧。记者:挣了这么多钱从来没有考虑过有一天会停手不干?谭晓林:最主要是介入了那个圈子,看到人家赚了几个亿的都有,有多少人好像一直在缅甸做这个生意都没有(被)抓过,自己就没有想到这些。
记者:我们知道缅甸警方在抓你之前,你已经得到了一点风声,为什么不跑呢?谭晓林:当时是有点风声,过后想想估计不会来抓自己,只是消息嘛。记者:你还是不太相信?谭晓林:哎!记者:不相信自己能被抓住。谭晓林:因为从来没从那边抓过人,所以对消息就不相信。记者:见到来移交你的中国警官的那一刻你的反应是什么?谭晓林:反应就是――起码这一生走到尽头了,想到反正这一生自己已经走到了尽头。
谭晓林贩毒案现已准备移交检查机关起诉,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公正判决。
大毒枭谭晓林最终被抓捕归案,这是中缅双方合作禁毒的一个成功案例,也是国际间禁毒合作的成功典范。这种跨地区、跨国间的禁毒合作成为了制毒、贩毒者难以逾越的屏障。在谭晓林移交回国后,中缅又联合打击了十余名躲藏在缅甸境内的毒枭。与中国接壤的缅甸北部地区再也不是贩毒者自由出入的天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