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国发动局部战争,多数以强权政治为目的,因此,为了谋求政治上的主动,赢得世界和本国民众的理解和支持,美国不得不使用大众传媒这一工具。在动用各种宣传机器中,最重要的两个部门是美国新闻处和中央情报局。美国虽然标榜自己国家有新闻自由,但美国政府正是通过这两个机构影响美国新闻界,从而影响全世界新闻舆论的。战争一爆发,通常发出的有关战况最新新闻是来自美国新闻处主管的“美国之音”广播电台。据悉,目前,美国使用最先进的“空间电子接收器”,通过两颗环绕地球的卫星,一共有300多个电视和广 播频道向世界传送战况,向世界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中,“美国之音”广播电台“唱主角”,常常报道独家新闻。
“美国之音”广播电台总部设在首都华盛顿的广播网,是由美国政府资助于1942年2月成立的。自称其宗旨是“促进各国对美国、美国人民、文化和政策的了解”。“美国之音”目前以53种语言,每周1300多个小时,向世界各地广播。内容包括新闻、专题特写、音乐和评论,号称听众将近1亿人。“美国之音”各部门中外语播音部门最大,而中文部又是外语部门中最大的一个。现任台长罗伯特·赖利,他不仅是一名资深电台主持人,而且还是熟谙国际问题的专家能手。1981年至1983年,他在当时辖管“美国之音”的美国新闻总署任职,担当私营部门项目的主管。1983年至1985年,他被提拔为里根政府白宫班子中的一员。他发挥自己的特长,担任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问题方面的顾问。1985年至1988年,赖利出任美国驻瑞士大使馆的外交事务高级顾问。也许是因为他曾在白宫班子中任过要职,与布什政府和国会形成了密切的关系。
美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美国之音”广播电台,从尼克松总统开始,就特别强调发挥“美国之音”广播电台的战争宣传作用,主张在这个方面不要节省,强调“美国不能赤手空拳进入思想战场”,“美国从事的最有效的对外政策计划之一,一直是支持美国之音”。艾森豪威尔在20世纪50年代就认为,“在宣传上花一个美元就等于在国防上花五个美元”。里根政府从1983年起拨款10亿美元,用于“美国之音”等广播电台的经费。1990年,“美国之音”因经费不足而裁减了6种语言的对外广播,这一做法受到美国政府的严厉指责,很快恢复了播音。
美军在战争中实施心理战,通过采取广泛信息封锁和新闻欺骗造成敌方的麻痹和错觉,充分利用新闻媒介的公开性,借助报纸、电视、广播大张旗鼓地把假情报传播出去,混淆视听,将敌方领导人及士兵的心理引向假情报的误区,从而放松对己方真实情况的警惕,达到造势的目的。
越战中,为了赢得国内舆论对美国入侵的支持,美国充分发挥“美国之音”的作用,放手让其进行大胆报道,有力地吸引了美国听众。然而,由于“美国之音”不听话,受到国内民众的压力,将有些战况真相公布于众,对军事行动产生了消极作用。越战之后,美军开始注重加大了战时新闻管制的力度,严格实施信息封锁,使战况报道情况虚实难辩,唇枪舌战,争取国际舆论支持。同时,要求新闻媒体必须与政府口径一致,不得妄加评论战事。对“美国之音”管理原则是,既要让公众了解一些情况,又不能让公众了解的情况产生负面影响。
美军入侵格林纳达、空袭利比亚,都采取了新闻管制措施,配合了军事行动。1983年10月25日,美国入侵格林纳达,有关战事报道均由军方单独发布之后,“美国之音”才可重复广播,受到了军方的限制。1989年12月,美国入侵巴拿马,美国当时的国防部长切尼直至入侵开始后才向“美国之音”发出报道通知,提出要求,围绕正面进行报道。
科索沃战争中,“美国之音”为加大心理战宣传的力度,向世界发出有利于美国政府的声音:向人们解释南联盟国家为什么被北约轰炸,并说南联盟军队的某些高级指挥官发生了冲突,并要以战争罪审判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播放风格类似于南联盟广播电台的新闻和塞族流行音乐,吸引南联盟收听“美国之音”广播电台;制造谣言,欺骗迷惑对方,先是说科索沃阿族领导人鲁戈瓦下落不明,可能已被塞尔维亚军方杀害,接着又说鲁已被米氏“软禁”,失去人身自由,随后又说米洛舍维奇的妻子已携子女逃往希腊,并在那里购置了大量房产准备定居,这些谣言颠倒黑白,很具有诱惑性。
海湾战争中,美国抓住伊拉克吞并科威特,激起全球谴责的良机,开动宣传机器,利用“美国之音”广播电台,极力渲染美国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宣传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占领科威特的强烈谴责,指责伊拉克践踏国际法准则;利用阿拉伯民族遇事多疑的心理特点,揭露和攻击萨达姆对伊拉克的家族同志,离间其与伊军高中级将领和伊民众的关系。当时,“美国之音”广播电台由所谓“副手委员会”的机构来组织实施,筹划每日新闻宣传内容。采取泄露情报、散布谣言,通过“美国之音”广播电台向伊拉克送反伊政府节目,说萨达姆总统已被打死,其家属已逃出伊拉克,又说已到了毛里塔尼亚;又说萨达姆总统以在瑞士为其家属购置了房产,其妻子及9名家庭成员已住进了赞比亚总统的国宾馆。通过这些报道无非是要说明萨达姆政权不稳,削弱伊拉克人的士气。
美军打击塔利班开始,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一方面白宫、国务院、五角大楼等部门频频组织新闻发布会,引导“美国之音”等新闻媒体按政府的口径报道;另一方面政府施加各种影响,限制发出不同的声音。就在各家媒体一致对外的时候,“美国之音”代理台长仅两个月的麦尔娜·惠特沃顶住政府的压力,不顾副国务卿阿米蒂奇等政府官员的极力劝阻,支持电台工作人员按原计划于2001年9月25日通过短波向全世界播放了对塔利班领导人的专访,长达4分钟讲话节目,并将其讲话内容刊登在网站上,这使美国国务院感到十分恼火。美国各地本来是一片讨伐阿富汗塔利班的声音,突然间冒出了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的讲话,而且又被其他媒体炒了一下。这一消息也就传遍了美国和全世界。没过一周,“美国之音”电台台长以及主管的国际广播局局长便遭到撤职处理,“美国之音”在欧洲分支机构的200多万美元的经费预算也泡了汤。2001年10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表示,他将任命罗伯特·赖利出任“美国之音”台长,并将强化“美国之音”在反恐怖行动中的角色。美国五角大楼官员一再强调作战计划保密的重要性,美国政府还决定,在开始作战阶段,即使是一些例行性的公开信息,也不会向公众或媒体透露,以防止被对方所利用。对此,“美国之音”广播电台开始换嗓子,按照政府意愿,先是说塔利班领导人及家人外逃,内部发生政变,后又揭露塔利班政权的男女不平等行径。魏岳江
(人民网北京3月2日讯)
(责任编辑:王一三)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