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二日电题:西部退耕还林需关注农民长久生计
中新社记者赵建华
昨天抵京的全国政协委员林仓·晋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西部退耕还林仍需关注农民长久生计,应考虑政府今后
不再提供补贴以后的农民生活。
在藏区生活了近四十年的林仓·晋美介绍说,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天然林禁伐已有三、四
年的时间。根据规定,在实行退耕还林的地方,政府的补贴将提供十年。但因地理原因,当地的树木生长较慢,一年下来,也
就长一层纸那样的厚度。没有了农田,经济林又没有长好。身为四川省政协常委的林仓·晋美忧虑,十年后当地人该吃什么?
据悉,由于此前无节制的乱砍滥伐,中国西部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为长久计,中国政府推出了退耕还林、
还草政策。经过几年努力,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已取得明显效果。到去年末,已完成退耕还林还草一千八百六十七万亩,宜林
荒山荒地造林种草一千六百三十五万亩,封山育林七千七百八十三万亩。
但专家担心,在此过程中,若不能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不能让农民们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得到更好的经济收益,退耕还
林就难以产生长期、稳定而良好的效益。实现退耕还林后,当地农民能否真正成为种林人和护林人?五年、十年后,当政府不
再提供补贴时,会否有农民迫于生计而不得不砍伐林木,再次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金加容)基此前指出,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一定要合理确定对退耕农民粮食、现金补助的
年限,需要多少年就补多少年,绝不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失,让农民放心。同时,要充分考虑和妥善安排退耕农民的生活出路,
把退耕还林还草与解决农民的长远生计以及合理调整农业结构结合起来。
为子孙计,必须实现退耕还林;为当代计,则必须充分考虑当地农民这一主要生态建设者的切身利益。退耕还林应因
地制宜、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专家认为,目前在提供各种补贴的同时,政府及社会还应考虑如何让闲置下来
的劳动力获得新职业。经过五年、十年,在其已适应新工作后,生态环境问题或许才能真正得以解决。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