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至今的五十余年间,中国已进行了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两次国土资源普查,但生态环境的全国性普查尚未实现零的突破。”
全国政协委员牛文元教授话语中充满着遗憾与期盼。他今天在此间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生态环境先天脆弱,经济近二十年的高速发展对其干扰破坏究竟如何?目前还是雾里看花。而“人口、资源、环境”三位一体,没有全面的、详实的和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普查,将影响到国家稳步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亦不利于国家制定长期发展规划。
进行生态环境普查,对中国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国入世后进一步对外开放至关重要。这位以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著称的委员呼吁,应尽快开展一次全国性的、深入系统的生态环境普查,摸清“家底”,为国家的宏观管理、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牛文元现任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他认为进行全国性规范的生态环境普查,并统一对外公布结果,可规范国家生态环境数据的发布,并确保数据的精确性和权威性,避免出现目前常见的因数据不一致而引起国内外的困惑和误解。
退耕还林还是还草?江河流域如何协调治理?西部大开发中怎样保证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中国生态环境“家底”摸清后,将为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力依据和支撑。
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光靠政府掏钱,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需要制定生态补偿标准并建立一套运行机制,即得益的一方应将其收益的一部分,合理补偿给为其创造收益提供生态环境保障的另一方或几方。牛文元举例说,北京密云水库的周边地区为保证市区用水,其发展经济的手段如建立一些工矿企业等无疑受到很大局限,因此,北京市区就应该从创造的财富中拿出一笔,对密云水库周边地区给予合理的补偿。
牛文元提出,中国生态环境普查应以各地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缓冲力、自净力、抗逆力为经,以生态普查细目和环境普查细目为纬,同国际主流接轨,结合中国实际,形成一套高水平的、科学的、可操作的普查方案。他透露,开展实施这一调查整体投入预计五亿至十亿元人民币,作为一项有益全球的公益性事业,可望争取到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生态环境的周期性普查视作一项重大的基础性工程和必备的政府服务体系,一些发达国家的此项调查已进行过多次。牛文元希望中国生态环境普查每十年能进行一次。他表示,将与十多名委员一起,向本次政协大会递交提案,建议国务院成立生态环境普查办公室,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组织农业部、水利部、科技部、林业局、统计局等相关单位,尽快实施中国第一次生态环境普查,尽早摸清中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家底”。中新社记者孙自法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