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粤海”巨额债务成功重组因此获新生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3月03日11:26 金羊网-新快报

  新华社记者杨健赵肖峰

  作为广东省政府全资拥有的粤海公司,于1998年底对公众宣布进行债务重组,震动了世界资本市场。有政府“窗 口公司”之称的粤海的4家公司竟然资不抵债200亿,再加上债权银行的态度相当强硬,广东省政府为了粤海的重组殚精竭 虑……

  1998年12月16日,正当亚洲金融危机迎头冲击香港时,广东省政府驻香港“窗口公司”———粤海公司对公 众宣布债务重组,并暂停向债权人支付债务本金。这一消息震惊了香港金融界和企业界,也轰动了中国内地和世界的资本市场 。

  “粤海重组”是迄今为止我国国营企业的最大型重组,实际上包括4个企业集团的重组,它们是广东省政府全资拥有 、在香港注册的粤海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持有多数股的两间香港上市公司,还有一间是广东省政府全资拥有、在澳门注 册的南粤(集团)有限公司。参与重组的债务近60亿美元,涉及500多家企业,遍布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美国、英国 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重组涉及债权银行200多家,债券持有者300多家,贸易债权人超过1000家,为全球资本市场 所关注。

  1、粤海告急

  支付危机箭在弦上

  当1997年5月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对香港经济形成巨大冲击时,在香港的中资企业也未能幸免。粤海的支付危机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1998年8月3日,澳门南粤公司向广东省政府紧急报告:“由于我们多年来对代理进口的 风险认识不足,管理和监控不到位,加之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客户经济状况转坏,且部分有长期掩盖、套现挪用我公司资金 的情况,拖欠贷款严重,使我公司资金运作十分紧张。……我公司已处于到期债务不能偿还和资不抵债的境地。”

  26天后,香港粤海公司也向广东省政府告急:粤海将面临交叉违约的风险。

  其时,粤海在1995年发行的7200万美元的商业票据即将到期,粤海还想“以债养债”,但没有哪一家银行肯 再借给它。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粤海向香港中银集团求助。香港中银集团自然不是慈善机构,但碍于情面,它要求粤海出具 广东省政府的担保函。当时中国的《担保法》已经出台一年多了。按规定,地方政府无权为企业举债担保。粤海一旦失去了政 府担保这块挡箭牌,债权人就将兵临城下了。如果在9月4日前不能归还7200万美元的商业票据本息,只要债权人提出, 粤海就必须立即偿还几十亿美元的银行债务。

  4家公司资不抵债200亿

  为了保护“窗口公司”的商业信誉,避免出现交叉违约,广东省政府只得动用历年财政节余为粤海还债。但当时粤海 已经到了还债高峰期,到期债务一个接着一个,据粤海自己分析,至1997年底,实际资不抵债已达45亿港元。

  广东省政府得出结论:如果不尽快实施救助,两家公司破产只是迟早的事了。为了摸清情况,广东省政府聘请了国际 知名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对粤海和南粤的资产、负债状况进行审计。

  面对毕马威对粤海的重点审计报告,广东省政府的领导们大吃一惊:粤海资不抵债91.2亿港元,竟是这家公司自 己报的45亿港元的两倍!

  经过通盘慎重考虑,广东省决定对粤海、南粤等几家公司的债务尽快实施重组。毕马威立即着手对参与重组的粤海、 南粤及两间香港上市公司进行了全面审计,截至1998年底,参与重组的4家公司资不抵债202.3亿港元。毕马威审计 报告将粤海危机形成的原因归结为:“投资不善、贷款无方”,“主次不明、重复投资”,“缺乏制约、监控无力”,“弄虚 作假、账实不符”,“参与投机、损失惨重”,“融资方便、债台高筑”。

  粤海等几家公司再也蒙混不下去了,广东省政府也绝不允许它们如此经营下去了。作为广东化解金融风险工作的重要 组成部分———粤海债务重组开始了。

  2、告别“窗口”

  “粤海重组”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正是因为粤海的全资股东——广东省政府要向“窗口公司信用”告别,坚决 依照国际惯例和香港的法律重组粤海。

  “窗口公司”一般为政府全资拥有或实际控制的企业,公司负责人由各地党委和政府任命,早期的对外借贷也有政府 担保,贷款一般投向内地经济建设项目。因此在广大境外债权银行看来,这些“窗口公司”代表的是中国各级政府,所谓的“ 窗口公司信用”就是由政府信用延伸出来的一种特殊信用。

  在泡沫经济时期,粤海盲目扩大规模,到处举债。而境外投资者和银行则把“窗口公司信用”视作政府信用,对公司 财务状况不严格审查。根据香港廉政公署的指控,粤海持多数股的一间香港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虚开信用证问题,共计几十单 ,涉及几十家银行,时间长达数年。其间,竟没有一家银行对其中任何一单虚假的交易凭证提出质疑。

  广东省政府指出,“窗口公司信用”其实是一种抛弃了监督与制约的特殊信用形式,本身就存在道德风险。银行作出 向粤海公司发放贷款的高风险决策,既要按利率收回贷款本息,又想享受类似政府信用一样的资金安全性。银行规避了全部风 险,却让广东省政府承担了道德风险,这完全不符合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

  3、重组成功

  债权银行态度强硬

  “粤海重组”之路是异常复杂而且艰难的。第一个重组方案才出台,谈判双方便立刻形成对峙。

  债权人尤其是债权银行态度强硬,声称粤海是广东省开办的“窗口公司”,政府要负责清偿全部债务本息。广东省政 府明确表示:“粤海公司资不抵债并非政府干预所致,归因于企业的自主经济行为,应由企业自身负责。而且放贷银行在审核 与监督方面也须负一定责任,双方应共同承担经济损失。”毕马威的审计报告为这一观点提供了详尽依据。

  谈判桌上,债权人不肯削债,广东省不准备把粤海的债务全部背下来,双方都担心“多米诺骨牌效应”。其他欠债“ 窗口公司”都纷起效仿。

  为了显示诚意,同时不使重组后的新粤海只成为一个简单的“还债机器”,广东省政府经慎重研究决定,将价值22 亿美元以上的东深供水工程这一优质项目资产注入粤海,为重组谈判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粤海重组获评“亚洲最佳”

  经过与境外债权人多轮十分艰难的谈判,终于在两年后的2000年12月成功重组了粤海公司的巨额债务,平均削 债率达42.78%。重组后的新粤海总资产约483亿港元,总负债约339亿港元,资产负债比例为67%,与重组前相 比得到明显改善。

  为重组粤海,广东省政府付出的代价共30.20亿美元,除东深供水工程项目外,主要是为粤海和南粤代垫的利息 、重组顾问费和其它费用8.2亿美元。如果扣除已转变为债权的部分,广东省政府的净投入为20.10亿美元以上。与全 体债权人削债21.16亿美元相比较,结果大体符合双方共同承担经济损失的重组目标。

  最近,“粤海重组”项目被国际权威杂志《国际金融评论》评为2001年度“亚洲最佳重组交易”。该杂志发表文 章说,“粤海重组”是亚洲有史以来最大、最复杂的债务重组,充分展示了广东省政府对高透明度、平等公正重组的认同和支 持,这种情况以往在中国相当罕见,被广泛喻为市场对中国各省、市政府公司重拾信心的标志。

  4、粤海新生

  粤海公司重组后,处境依然十分严峻,还本付息的压力依然很大。而且,新粤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很难在市 场上借到资金。广东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粤海重组后的发展问题,调整完善了对原公司的管理框架,成立了全资拥有的国有 资产授权管理公司——广东粤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负责管理重组后的新粤海。

  针对原公司的种种弊端,新粤海先后在集团内颁布17条禁令,主要包括:严格控制设立机构,坚决消灭外账,控制 公司信用卡的开支范围和规模,严禁代其它企业虚开信用证,尽力压缩不正常的费用开支,加强董事会对经营班子的监督,建 立财务总监与董事长、总经理之间互相制约和监督机制,严格管理对外投资、贷款和担保等。

  “国企搞不好,原因不在所有制,而在于经营机制不符合市场规律。”新粤海董事会认为,“该关的一定要关,该裁 的一定要裁,该撤的一定要撤,该给的一定要给够,该管的必须管住”。

  去年新粤海迅速关闭和处理了全部80家毛亏损企业,这些企业每年大约流失现金6亿至8亿港元。粤海公司原来的 2.3万名员工,目前只剩下一半;经营者只要造成亏损,一律按照现代企业法则予以撤职;按绩效给管理人员提成,充分调 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

  新粤海按照专业化公司方向,把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建设、公用事业及其相关的高科技产业上。2001年是新粤海 运行第一年,1月至11月实现税前利润5.21亿港元,在上年同期亏损的基础上增收17.44亿港元,其中30%以上 是通过加大改革力度、改变经营管理机制等努力取得的。粤海通过重组获得了新生。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发表评论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短信5折起大奖等着你
对方手机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选择闪电方式 您的手机
您的密码
索取密码  

在几十个国家地区,只要您拥有手机,就可以享受新浪短信头条新闻的方便快捷,让世界随您移动!>>快速订阅
${分类商城广告}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