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赵承)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2001年的经济大帐: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3%。而此前,各地公布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高于7.3%,有的甚至是两位数增长。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高级统计师许宪春详细解释了其中的缘由。
许宪春说,7.3%的增长速度,是比较准确的数据。这一数据即将得到世界银行的认可并直接进行使用。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是统一方法、分级核算,全国GDP数据并不是各省 区市数据的直接加总,而是独立核算的。各地核算的GDP数据与全国核算数据有一定的差距是难免的。事实上,中国从1985年开始建立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到现在,国家的统计数据和各地的统计数据一直存在差距。
但是,如果差距太大,就不太正常。许宪春说,1995年,根据地方数字汇总得到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国家核算速度的3个多百分点。目前,地区GDP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核算数据的差距仍然接近2个百分点,没有控制在合理“误差”的范围内,说明地区GDP有高估的成份。
许宪春认为,与国家核算相比,地区核算确实有其特殊性。一是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跨地区经营越来越多。一旦分割不好,就有可能造成重复计算。二是无法利用平衡关系校正数据。按照国民经济核算原理,总供给和总需求应该是一致的。国与国的经济界限是比较明确的,海关系统对于出口量有明确的记录。国家统计局在计算国家大帐时,可以根据供给和需求一致的原则,发现高估生产时再回过头来对一些数据进行校正。但是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界限模糊,没有专门机构统计流入和流出量,高估生产时,也无法进行校正。三是统计制度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建立比较全面的统计制度的历史不长,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在非物质服务领域,比如信息咨询、律师服务、会计师服务等方面的统计还相当薄弱。不少地方还无法获得准确的数据,只能依靠估算。这使得一些地区在计算GDP和经济增长速度时可能出现较大的误差。
许宪春说,为了获得更为准确的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采取抽样调查方法消除全面统计数据的水分。二是实行超级汇总方法排除中间层次的干扰。三是利用相关数据平衡关系评估地区数据质量。他认为,总的来看,与九十年代前期相比,目前地区GDP汇总后的增长速度与全国GDP的增长速度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许宪春表示,国家统计局正在加快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步伐,争取在重要统计领域尽可能实行抽样调查方法和超级汇总方法。继续做好以GDP为中心的数据质量评估,争取逐步将地区GDP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核算数据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完)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