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结构,增产增收,这是当前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十分关心的话题。怎样调整才能实现增收?笔者与肥西县一
些农民侃起时,他们调整农业结构所走过的路,令人颇受启发。“一胞多胎”富农家
“过去这里的旱地,只能种一季花生,那叫‘独生子’,如今,这里的旱地都是‘一胞多胎’。”30多岁的李昌云
一边往果树上喷药,一边与笔者交谈。他是官亭镇有名的套种 能手。他承包的10多亩地全部栽上油桃等果树,并在果林中套
种花生、西瓜等。谈话中,李昌云充满着自信,他说:过去在这10亩土渣巴地里翻来翻去,一年下来只是够吃不够花,现在
,每年光油桃一项就能养活全家,再加上套种作物、嫁接的果树苗,每年弄他个二三万是不成问题的。采访中,笔者发现这里
很多农民,在生产上都不是单打一,有的一业为主兼营别业,有的种植、养殖、加工一齐上,农、林、牧全面抓,有的大搞庭
院经济,把零星的土地、时间都利用起来,把光、热、水、气这些大自然提供的资源都利用起来,使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资源都
变成财富。董岗乡背埂村农民王平承包了几亩别人不愿包的低洼田,种植“鲁梅克斯”草,饲养40多只波尔山羊,在洼田里
种上藕,又投放5000多尾鱼,形成了“种草养羊、羊粪肥田、田里种藕养鱼”的立体开发链条。每年靠这几亩低洼田就能
挣一万多块钱。市场要啥就种啥
“前些年,我整天瞎忙活,吃了不少‘卖难’的亏。种萝卜,拉到几十里外的县城没人收,倒进路沟里。种山芋,热
晒雨淋,每斤只卖几角钱。”今年35岁的山南镇农民周增山很认真地对笔者说:“近几年,花生市场红火,不少乡镇群众都
靠种花生发家了。可我们这里仍抱着种了几辈子的作物。现在坐在家看老皇历种田不行了,种地也要看市场,市场要啥种啥才
能赚钱。”交谈中,笔者从多方了解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如今,这里很多农民变“精”了。他们在安排茬口、选择品种
、确定种植项目之前先进行市场预测,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
牢牢把握市场,群众说这叫看风使舵。同时,他们对农产品质量也特别重视起来,大都转向种植优质精品作物,如专用小麦、
营养玉米、低芥酸油菜、无公害瓜果、蔬菜等,花同样的时间,投入同样的劳力和物资,效益却成倍增长。农民说:调整调整
、效益大增。能挣钱才是好路子
山南镇的周正玖,人称“猪状元”,经营着一个年出栏500多头生猪的猪场。由于他采用先进的最新饲料配方和科
学管理方法,出栏时间大幅度下降,产仔率和成活率大幅度提高,每头商品猪获利都在100元以上。周边几百户农民在这个
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都靠养猪脱贫,昔日种粮为主的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村。望着一排排整洁的猪舍,周正玖的一番
话令人深思:“这路子,那路子,能挣到钱才是好路子。集体的规模猪场为什么效益不好?我看主要是机制不活,成本太高,
我这里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不过如果没有县、镇领导支持和技术人员的指导,我也没有胆量投资办猪场,因为一开始我也没养
过猪。”周正玖的大胆实践,是肥西农民自主投资的一个缩影。农民投资主体地位的确定,形成了肥西农业结构调整的强大动
力和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据了解,近年,肥西县用于农业结构调整的总投入有几千万元,其中农民投入占到80%,基本上
形成了以农民投资为主体的新型投资体制。·何玉洁·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