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舒城县千人桥镇,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女干部:年仅29岁的她,已从事12年的妇联工作;她领着全镇妇女共同走致富之路;被群众比喻成燃烧自己的红烛、芬芳四周的白兰;2002年1月17日上午,在该镇第十二届一次人代会上,她以近乎全票当选为副镇长。
她就是舒城县千人桥镇副镇长、妇联主席朱晓琳。
千人桥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人多地少,当地农民长期沿袭“一油(油菜)两稻(水稻)”的传统种植模式,增产难增收,多数群众生活困苦。于是,百分之九十的青壮年为圆“致富梦”,纷纷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除了老人、孩子,就是“娘子军”。受自身素质的限制,她们盼富、想富,可又苦于没有路子。朱晓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勇敢地挑起了妇联主席的重担。
为了把妇联工作落到实处,朱晓琳始终把妇联工作与富民强镇两篇文章捆在一起做,把“双学双比”作为妇联的重头戏来开展,一方面宣传“女能人”创业事迹,以先进带后进、促后进;另一方面对那些缺资金、缺技术的想方设法拉一把。
朱晓琳深谙科技富农的道理。为了让镇里妇女掌握更多的农业科技知识,她拿出自己的积蓄,自费订阅多种科技报刊,开办妇女文化技术学校,还五上省城,从省农科院、水产局请专家定期来镇授课。通过科技培训,全镇妇女基本掌握了“旱育稀”、“软盘抛秧”、“油———瓜———稻高效栽培”、“桑苗嫁接”等十多项农业技术。朱晓琳的汗水没有白流,仅推广“旱育稀植”一项技术,该镇亩均增产粮食就达25公斤,增收300多万元。
群众掌握了技术,朱晓琳又趁热打铁,引导妇女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精细蔬菜、苗木花卉和青虾养殖三大产业。
重阳村妇女唐丽,是一位种植蔬菜的好手,可是不敢放开手脚干,朱晓琳得知后,以自己的工资担保,为她从农行贷了5000元发展资金,还不断为她打气:“成功了可以为姐妹们带个头,失败了也可以总结教训嘛。”现在,靠着大棚蔬菜的收益,唐丽盖起了二层小洋楼,手头上还有四位数的存款。有了唐丽这个成功的先例,很快全镇大棚蔬菜种植扩大到1000多亩,许多妇女靠种菜过上了好日子。
朱晓琳又瞄准了苗木花卉开发,鼓励妇女压缩粮食种植面积,大搞桑苗、栗苗和花卉开发,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一花引来百花放”,全镇目前苗木花卉栽培已达4000亩,涌现出“巾帼花王”60多人。
在鼓励妇女投身青虾养殖时,朱晓琳和大伙儿风餐露宿,一起推土、挖塘、平池,仅用半年时间,就开挖虾塘2000亩。青虾养殖浸透了朱晓琳的心血。1997年秋天,养虾大王徐从敏的虾子患了病,朱晓琳不顾产后虚弱的身子,跳下水和徐从敏一忙就是大半天,而自己却落了个关节炎的毛病。如今,青虾养殖已成为千人桥妇女致富的又一方天地。
朱晓琳,一名普通的妇联主席,一个平凡的公务员,为了姐妹们能脱贫致富正燃烧着自己的青春。她将满腔的热血和全部的爱心献给了千人桥的乡亲,献给了家乡的姐妹们。(本报记者吴永红)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