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调查发现,惠城区每月限发200副摩托车牌,却另发200副由
当地品牌麦科特独享
曾被广东省公安厅定为“规范化建设试点单位”的惠州市公安局车辆管
理所,在日常工作的很多方面确实遵守了公开的原则。
2002年3月4日,惠州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工作人员把记者带到两
个公告栏前,记者发 现,这两个公告栏上公布了2002年3月到今年11
月份,每个月可以申请入户的200辆摩托车的主人姓名、身份证号码、购
车发票和认购日期等内容。据介绍,由于惠州市惠城区每个月限制摩托车报
牌200副,而购车者仍然很多,所以当地车辆管理所只好按照“先购买、
先登记、先核发”的原则,对申请入户的摩托车进行排队公告,并按时间先
后顺延向后推迟。按理说,这样的公开作风该让老百姓满意了。
然而就在前不久,惠州市惠城区仅存的11家摩托车行中,有9家车行
联名向本报递交了一份“请愿书”。这份“请愿书”所反映的核心问题是:
惠州市在惠城区对摩托车进行限牌后,实际每月报牌数为400副,比其公
布的数目多出200副,而这每月多出的200副上牌指标,则完全给惠州
市当地的一个摩托车品牌“麦科特”。
3月4日和5日,本报记者根据“请愿书”的内容在惠州市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车行老板们所言不虚。据了解,上述状况已经维持将近1年了。向
本报投诉的9家车行的老板们说:“我们之所以到今天才向你们投诉,是因
为我们实在活不下去了!”
限制报牌
和许多城市一样,惠州市于2001年1月1日起在惠州市惠城区所属
范围限制摩托车入户,“关于限制市区摩托车入户的通知”在2000年1
2月28日刊登于当地的报纸。通知的第1条明示在惠城区“每月限发摩托
车号牌200副”。
在谈及市区摩托车限牌的原因时,惠州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办公室主任
夏社民一口气数出5条:首先是为了缓解市区交通压力,因为市区道路较窄
,车辆较多,造成交通拥挤。据了解,在限牌前,惠州市城区拥有机动车将
近10万辆,其中摩托车就占七八万辆。
摩托车数量的急骤增长,直接引发飞车抢劫、交通事故等治安问题。当
地有关部门在市区摩托车限牌前曾做过统计,市区交通事故的96%与摩托
车有关。
另外,惠州市政府当时正在积极创建国优四块金牌(环保城市、旅游城
市、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为了达到国优四块金牌的标准,当地政府也要
求限制市区摩托车数量,以减少污染,改善环境。
基于以上各种原因,再参照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做法,惠州市政府在2
001年初作出市区摩托车限牌的决定。
连锁反应
市区摩托车限牌,受到直接打击的是惠州市惠城区的摩托车行。惠州市
公安局车辆管理所办公室主任夏社民告诉记者,在限牌前,惠州市惠城区有
35家摩托车行,而限牌后,大量车行纷纷倒闭关门,到目前,惠城区仅剩
下11家摩托车行。而这11家摩托车行中除了2家麦科特专卖店外,其余
都处于保本或者亏本的状态。
尽管如此,其它几家摩托车行的经营者对当地政府出于交通和环境方面
的考虑而作出市区摩托车限牌的决定,抱着十分理解的态度,但令他们不理
解的是当地一家日报于2001年12月27日刊登一则“民情传递”,该
“民情传递”透露,“从2001年1月起,惠州市允许每月有200辆市
区新购置摩托车办理上牌手续,但考虑到需办理摩托车上牌手续的车主较多
等具体情况,从2001年4月份起,又专门为购买麦科特摩托车的车主增
加了每月可办理200辆车上牌手续的指标。”
3月4日,惠州大地摩托车专业车行的经理傅伟勇拿着一本名叫《反不
正当竟争法实例说》的书,对记者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而惠州市有关部
门针对本地品牌和外地品牌,对市区摩托车限牌采取不同的措施,明显是违
反了该法第二章第七条的规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
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它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
要解释傅伟勇的话,必须要交代两个背景:第一,“麦科特”摩托是由
惠州市支柱企业麦科特集团下属企业麦科特玛骐摩托车有限公司生产的,而
该公司又在惠州市惠城区设了两个麦科特摩托专卖店(一在环城西二路,一
在麦地路),不卖其它任何品牌的摩托。与此同时,为了防止恶性竞争,该
公司未授权惠城区内其它任何摩托车行代销“麦科特”摩托,因此,从20
01年4月份,专门为购买麦科特摩托车的车主增加的每月200副上牌指
标,完全为2家麦科特专卖店独享。位于惠州市环城西二路的麦科特专卖店
商场经理潘火兴也说,每月200个指标,他们2个专卖店基本每月都消化
掉了。
3月4日,惠州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办公室主任夏社民向记者解释,从
2001年4月份起每月新增的200个上牌指标,是给“麦科特”品牌的
,只要是购买该品牌摩托车的都可到麦科特玛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科
特”公司)申请指标,而不是给麦科特专卖店的。但李光辉在惠州地区惠阳
市有一家摩托车行,这个车行也代销“麦科特”摩托车,曾有几位惠州市区
的消费者在他的车行购买“麦科特”摩托车,但一直无法报牌,尽管李光辉
多次与“麦科特”公司联系,但答复都是“过段时间再说”。
直到昨天,也就是记者采访了惠州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后的一天,李光
辉却突然接到“麦科特”公司来的电话,答应一次性给他8个“麦科特”摩
托车上牌指标,而这8辆摩托车最早的是2001年2月份购买的。
第二个需要交代的背景是:惠州市执行的摩托车报牌手续办理程序是,
由购买者委托车行将已购车辆相关资料于每月25日前上报惠州市公安局车
辆管理所,由管理所按每月限牌200副的原则和登记的先后顺序,办理报
牌手续。
当然这一规定针对的是惠城区除麦科特专卖店以外的摩托车行。这个规
定使得各车行之间竞争的焦点是,谁能争取到更多一点的上牌指标。
上述两个背景说明的问题是:麦科特专卖店无须排队报牌,它每月独享
200个上牌指标;而其它9家摩托车行需要排队,并且共同分摊200个
上牌指标。
没有牌照,买来的车也不能上路,所以消费者买车时当然首先要问:“
能不能报牌?”
一家欢喜九家愁
惠州市目前执行的市区摩托车限牌制,导致了“一家欢喜,九家愁”的
局面。
喜的是麦科特专卖店。惠州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办公室主任夏社民说,
“麦科特”其实并不很受本地人欢迎,所以在限牌之前,其它的车行也基本
上不卖“麦科特”。“麦科特”环城西二路上的专卖店商场经理潘火兴3月
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在其专卖店购买“麦科特”的消费者中确实有
人希望购买别的品牌,但因为报牌困难,不得不选择“麦科特”。
吴先生就是这样的消费者,他的朋友在去年12月份买了一辆“赤兔马
”,但因为不能报牌,所以怀揣购车发票开车,但有一天被交警查到,扣车
15天还要罚款100元,还要缴150元的车辆保管费。朋友的遭遇让吴
先生放弃心仪已久的“五羊—本田”,买了一辆“麦科特”。
潘火兴透露,限牌前,2家麦科特专卖店的每月总体销量将近100部
,但限牌后,每个月都能消化掉200个上牌指标。
与生意红火的麦科特专卖店截然相反的是惠城区现存的另外9家摩托车
行。他们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
因为报牌困难,惠州大地摩托车专业车行每月摩托车销量从限牌前的2
00台下滑到现在的50台,毛利润为5万元,而其车行的各项开支每月达
7万—8万元,也就是说,该车行目前处于亏损状态。该车行的另一位负责
人吴松涛说:“我们都是将原来赚的钱贴到现在用。”
张玉良原来在惠城区麦地路有一家车行,但限牌后的第2个月即关门,
不得不搬到惠阳市开了一个惠阳龙达摩托车行。
惠州市惠发摩托车有限公司有3家摩托车行,如今库存摩托车近200
辆,全部是2001年1月之前进的货,限牌后无法消化,导致100多万
资金无法回笼。
惠州市景云摩托车有限公司共有2家摩托车行,据商场经理黄监介绍,
景云的2家车行,一家处于亏损状态,一家保本经营。
3月4日,记者在惠州市采访时,除麦科特专卖店以外的其它车行一致
认为:政府要么像广州一样对市区摩托车“禁牌”,他们可以转行;要么取
消“麦科特”的特权,把现有的每月400个上牌指标拿出来,让大家公平
竞争。
车管所的解释
3月4日下午,记者就惠州市存在的市区摩托车限牌的特殊情况,采访
了惠州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办公室主任夏社民。以下是根据录音整理的部分
采访内容:
记:惠州市在市区实行摩托车限牌,每月的限牌数量是多少?
夏:每月200副。
记:只有200副?
夏:是的,每个月不能超过200副。
记:但我在《惠州日报》上看到的信息是每月400副。
夏:是有这种情况。开始是每月200副。后来,2001年4月份,
(惠州市)市政府有一个通知,允许“麦科特”这个品牌每月再报牌200
副。这是市政府的决定,我估计这样做的目的是扶持它的发展,因为“麦科
特”是当地的一个大企业,一个支柱企业。
最后,当记者问“这种做法是不是地方保护主义?”时,夏社民说:“
我听说其它省份也有这种情况,有些品牌在本地上,其它品牌不能上。”
3月5日,在记者离开惠州市前,有人告知,“麦科特”和“德赛”、
“TCL"是惠州市三大支柱企业。而在记者的印象中,后两家企业似乎名
气更大些,其产品已活跃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市场上,不知这两家企业,在其
他城市有没有遭遇过地方政府设置的行业壁垒。(本报记者 鲍小东)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