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张泽远 贺劲松) “多年来西部的民间治沙,常以抽取地下水灌溉绿化为主,虽然眼前见到了绿色,但是地下水资源遭到了破坏。”人大代表侯殿禄和姚檀栋对目前个别地方出现盲目植物治沙,单纯追求绿化现象深表担忧。
两位代表呼吁,治沙要尊重自然规律,既要为今天创造一片绿,也要为儿孙后代留下足够的水资源。
据调查,全国农村人口的四分之一生活在沙漠化地区,其人均农业产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4. 2%,是东部地区的五分之一。侯殿禄代表在谈到民间治沙情况时说:“要生存就要治沙,现在沙区群众和沙漠斗争的办法就是种红柳,种梭梭林,用绿色植物捆住沙漠的手脚。我们古浪县八步沙原来就有六位老人深入沙窝子绿化沙漠。现在有两个去世了,剩下的人还在继续用地下水绿化沙漠,现在已经出现了一小片绿洲,精神可嘉。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即水井的水位已经大幅降低。”
姚檀栋代表分析说:“目前很多地方治沙都采用植物绿化的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忽视了地下水资源的承载力。其实上天对沙区的人并不薄,蒸发量高的沙区,地下水资源也比较丰富。甘肃省河西走廊是沙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但是那里有两座大水库,一个在祁连山上冻着,一个在地下埋着。但就是因为过去人们还没意识到沙区水的规律,把原来可以避免蒸发的地下水抽到地面灌溉,大量蒸发,使得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加剧土地沙化。”
侯殿禄代表说:“巴丹吉林沙和腾格里沙漠之间的民勤县是这两个沙漠之间唯一的绿洲,过去大量种植农作物,破坏了地下水资源,很多水井要到200米左右才能见水。现在虽然进行了大量治沙的工作,但效果不大。民勤水库边上,四季刮大风,人都站不住,已经处于沙漠化的最前沿。”
姚檀栋代表说:“这种不顾水资源实际情况的植物治沙方式简直就是在饮鸩止渴,最后很有可能形成越治沙水越少,沙漠化越严重的恶性循环。现在,技术上已经开始探索生物和化学的治沙方式,而且化学治沙固沙的在敦煌莫高窟等一些地方已经得到成功的应用。”
姚檀栋说,在治沙的时候,要考虑为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地下水资源应该做到永续利用。(完)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