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老工业基地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东北现象”曾牵动人心。10年后,长期市场不败的东北玉米、大豆等“铁杆农产品”大量积压,被经济界人士称之为“新东北现象”——
深黄色、油乎乎的南美大豆被吸粮机从一艘远洋巨轮上源源不断地吸入粮仓,一艘满载色拉油的货轮正从码头鸣笛启航驶向内地。这是今年年初新华社记者在我国最大的榨油企业“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看到的情景。这些大豆是2001年中国进口的1396万吨 大豆中的一部分。一位农业专家估计,这相当于国内大豆一年的产量。而此时,离张家港千里之隔的东北,大豆有七成压在农户手里。
-出油少成本高
“美国大豆的出油率高出我们几个百分点,而价格却比我们便宜,市场自然选择了它。”正在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毛达如对“新东北现象”已十分熟悉。“出油少只是表面问题,关键在我们农业结构不适应现代农业要求。一家一户的耕种,生产和运输成本都很高。”
“东北号称是中国的乌克兰,是中国的粮仓,面临结构调整、改革,压力很大。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够高,市场价格缺乏竞争力。加入世贸组织后,粮食主产区受到冲击比较大。”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会副主任委员洪绂曾也持有相似的看法。
据统计,美国每公斤大豆成本0.8元,东北大豆成本比美国高一倍。美国大豆漂洋过海到大连,近两万公里,每公斤运费平均0.04元。而国内铁路运距1500公里,各项费用加起来0.045元。
-小麦哭蔬菜笑
洪绂曾分析,加入世贸组织的冲击很快就会感受到,中国大部分的农产品价格都比国际市场要高。相反,蔬菜等经济作物在结构调整后,会发展成独特的产品并扩大为产业。
我们取消了对美国小麦黑穗病的禁令,国外小麦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美国对小麦还有补贴,美国小麦进入中国就会给我们造成压力。
谈到洋水果,人大代表毛达如稍稍轻松,“美国进来的是柑橘,我国橘子比较多,近期不会冲击太大。此外,成本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蔬菜、花卉和肉类都有优势。”
-八大种植带结网拒敌
“区域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将是中国农业的方向。”毛达如说,“农业部已划出了8个‘带’,即黄淮海地区的优质小麦产业带,内蒙古、东北的玉米大豆带,新疆的棉花带,渤海湾和陕西的苹果带,长江中下游的油菜柑橘产业带,‘三北’地区的奶业带,湖泊江河水产养殖带,此外还建一些优势产业,比如山东的蔬菜、四川的绿色食品、山西的小杂粮等优势产业。”
“对于东北来说,粮食如何转化发展成为畜牧业,养殖羊、牛,发展奶业,不只提供畜产品,还能够延长产业链,把农产品变成原料,为二、三产业所用,使农业大大地增值,是当务之急。”洪绂曾如此建议。晨报记者王建兵崔红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