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专题 > 正文

外交部发言人就美国核报告等问题答记者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3月12日18:3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12日消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孙玉玺在今天的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就美国核报告、人权问题、汤曜明赴美活动、反恐、阿富汗局势、周边关系等热点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表明了中国政府的原则和立场。

  下文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孙玉玺答记者问实录:

  问:国务院新闻办昨天发表人权报告,批评美国军队侵犯人权。这是否代表中国政府的立场?你是否认为美国自911事件后在世界各地的军事部署是不合法的或者是不符合规格的?

  答:美国在国内和人权问题上存在着大量问题,这是客观事实,我们希望美国能够认真处理好人权方面的问题,并且顺应国际人权领域的合作与对话的时代潮流,多做对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有利的事情。

  问:美国将中国视为实施核打击的目标之一,请问中方是否已正式要求美方对此作出解释?美方是如何表示的?中方是否将会采取一些报复措施或进一步表示不满?

  答:关于美国防部报告中称可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七个国家使用核武器的报道,我们同许多国家一样,中方对这一报道的内容深感震惊。我们认为美方有责任对此作出解释。

  在昨天谈话中,我已经强调过,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核武器国家应无条件地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不对无核国家、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美还曾就核武器“互不瞄准”达成了协议。

  我们认为,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任何冷战思维既不符合这一潮流,也不可能得逞。

  问:你能否进一步阐述“核武器互不瞄准协议”的内容,中方是否就此得到了美方的通报?

  答:我刚才已把我的有关谈话重申了一遍,我现在没有更多的情况可以提供,但我今天注意到,美方已经有官员对此作出了一些解释,我们正在等待美方进一步作出更加正式和明确的解释。

  问:你对汤曜明与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举行会谈有何评论?这是否会影响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

  答:我们对美国方面不顾中方反对,执意允许汤曜明去美国活动表示强烈不满和愤慨。

  美方此举是对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公然违反,必将助长“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损害中美关系和海峡两岸关系。中国政府已就此向美国政府提出了严正交涉。

  必须强调,只有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得到遵守,台湾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中美关系才能向前发展。

  问:美国总统布什称,目前的反恐斗争已进入第二阶段。请问中方是否支持美第二阶段的斗争?如何评价第一阶段的斗争?

  答: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注意到布什总统关于9·11之后6个月的讲话。中方在反恐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我们始终认为,有关打击行动应目标明确,证据确凿,要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不能任意扩大打击范围。

  反恐是国际社会的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离不开有效的国际合作。中方愿与包括美方在内的各国一道,继续加强在反恐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问:日本政府在新的财政年度将将对华日圆贷款减少1/4,你对此有何评论?关于吴邦国副总理对巴基斯坦访问的问题,请问他的代表团成员是否包括中国军方人士?

  答:关于日元贷款的问题,日元贷款是经两国政府商定的,过去在中国经济建设中已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供贷款的这种方式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但今后如何安排日元贷款的问题,需要两国政府来进一步商定。关于第二个问题,吴邦国副总理是应巴基斯坦政府的邀请去访问的,他将出席一个海港的开工典礼。这个海港完全是民用港口,不存在有军方人士参加的问题。

  问:朝鲜的官方媒体称,朝副外相已前往中国访问。请证实。次访是否与朝美恢复对话有关?

  答:我可以向你确认,金永日副外相将访华,此次访问是中朝两国外交部交流计划的一部分。双方将就保持和加强中朝传统友好合作关系、朝鲜半岛形势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对于朝鲜恢复与美国对话的问题,我们一直持积极支持的态度。

  问:中联部副部长王家瑞正在汉城访问。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访问韩国与朝鲜副外相访华是否是中方推动半岛南北双方对话的新努力?我们知道美国总统布什在中国访问时,中方曾表示愿意在此方面作出努力。

  答:我对你刚才提到的访问的具体情况,我还不了解。在朝鲜半岛形势问题上,我们一贯支持并希望朝鲜半岛保持和平与稳定。前年,朝鲜半岛曾出现了很好的缓和迹象和势头,我们愿意这样的势头继续发展下去,我们希望南北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能够尽早地恢复,希望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同国际社会和其他国家的关系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国愿意积极促进这方面的发展。

  问:我注意到朱容基总理在本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中国愿意同阿拉伯各国及其它伊斯兰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最近,沙特阿拉伯提出解决中东问题的建议,中方是否将在此方面与阿拉伯国家进行合作?

  答:中国同所有阿拉伯国家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有着良好的配合与合作。中国支持一切有利于中东和平进程的努力。

  问:您刚才在中东问题上表示中方支持推动以巴缓和关系的努力。中方与阿拉伯国家关系良好,是否打算向中东派遣特使而不仅是口头表示支持?

  答:我刚才已说过,我们同阿拉伯国家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在各方面保持合作,并愿意在地区和国际问题上加强合作。关于中东问题,我们已多次重申过我们的原则立场,这些都没有改变,我想在此重新把我们的原则立场概括一下:1、在联合国有关决议基础上结束以色列对阿拉伯领土的占领,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民族权利,同时以色列的安全应得到保障;2、“土地换和平”原则及和谈所取得的成果应受到尊重,呼吁有关各方在已达成的协议和共识基础上早日恢复政治谈判,并努力使之不断取得进展;3、中国反对以色列对巴勒斯坦滥用武力,反对任何针对无辜平民的暴力活动,呼吁以巴立即停止冲突,积极配合国际社会调解努力,为重启和谈创造条件;4、国际社会应增加对中东问题的关注和投入,安理会应发挥更大作用。

  问:昨天有关阿富汗问题的6+2会议在喀布尔召开。请问中方有何评论?中方派谁参加?

  答:我也刚刚看到有关报道。3月11日,阿富汗问题“6+2”会议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举行。中国、美国、俄罗斯、巴基斯坦、伊朗、土库曼、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的使节,以及阿富汗临时政府的外长和联合国秘书长关于阿富汗问题的代表普拉希米出席了这次会议。中国是由中国驻阿富汗使馆临时代办张敏先生出席。这次会议听取了阿富汗方面对阿富汗当前形势的介绍以及阿富汗特别独立委员会工作进展情况的介绍,并正式接纳阿富汗为“6+2”机制的成员,同时决定这个机制的小组每个月召开一次会议。我们认为,这次会议对推动阿富汗恢复和平、加快重建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今后我们将积极地参与这一机制,继续为阿富汗恢复和平与重建工作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问:有消息称,您将前往阿富汗出任大使。请证实。

  答:我可以向你核实这个消息。这次是我最后一次作为外交部发言人在这里举行记者招待会。我已经接受任命,将出任中国驻阿富汗特命全权大使。如果得到阿富汗临时政府的同意,我将于下月赴喀布尔履行职责。(据中国外交部网站)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发表评论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外交部:美应对《核态势评估》作正式明确的说明(2002/03/12/ 16:02)
美在台海不排除动用核武? 台湾舆论强烈反对(2002/03/12/ 15:57)
愚蠢、幼稚、危险--专家评《核态势评估报告》(2002/03/12/ 14:40)
外交部:美须对“核武对准中国”作出解释(2002/03/12/ 11:17)
分析:五角大楼核评估报告--新的军事黩武(2002/03/12/ 09:01)
美国副总统:美国并没有将核武器瞄准任何国家(2002/03/12/ 00:03)
俄外长要求美方澄清有关核武器打击目标的报道(2002/03/11/ 22:49)
美欲发动核攻击?评美媒体披露《核态势评估》(2002/03/11/ 19:12)
外交部:中国对美《核态势评估报告》深感震惊(2002/03/11/ 19:07)
鲍威尔称美核机密报告只是正常的概念性规划(2002/03/11/ 18:54)
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专题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新自写短信功能一流
对方手机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选择闪电方式 您的手机
您的密码
索取密码  

在几十个国家地区,只要您拥有手机,就可以享受新浪短信头条新闻的方便快捷,让世界随您移动!>>快速订阅


分 类 信 息
:在职研究生班招生
   调查:想去哪留学
   捷润引擎养护剂
   美好节日寻伴侣
   特价机票全球通
   1.6元租涉外办公间
:廉价租房找十钢
   先进的电光源产品
   *游神州无后忧
:青岛财经日报聘
   人体艺术克隆-酷
:国际长途0.33元/分
:手机电池的伴侣
:全新人才招聘信息
:江铃入市争锋得胜
:世纪阳光MBA辅导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