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大学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等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科技奖励、科技论文数(SCI)和被引用数等方面在全国高校中取得突出的成绩。最近,在全国高校的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中,南大有28个学科进入其中,显示了很强的学科实力。当前,南京大学正以迎接百年校庆为契机,加快步伐努力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该校蒋树声校长,与蒋校长进行了两小时的对话。
记者:国内外对南京大学所取得的发展和进步十分重视,世界著名学术刊物Nature和Science对南京大学给予了高度评价,请问南京大学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奥秘是什么?
蒋:南京大学是一所百年老校,素以科学和人文名世,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学风和传统,以及办学的鲜明特色,这些可以说是南京大学取得较好成绩的关键原因。首先是淳朴踏实的治学传统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学术和教育始终是南大的核心,许多优秀学者也乐意在南大教书育人,不少海内外的优秀青年学者纷纷加盟南大;其次是突出的办学效益。尽管学校硬件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但按照有关评估,南京大学的产出投入比以及办学效益是较高的;第三是雄厚的基础研究实力。八十年代以来,南京大学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项,为整个学校教学、科研、科技转化等的长足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另外还有一点相当重要的是宽基础、文理通融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也为我校学术梯队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也是我校向世界高水平大学冲击的后备力量。更重要的是近年来,学校得到了教育部和江苏省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和支持。
记者:今年是南大百年校庆,当前南大师生正以此为契机,齐心协力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那么请问,依照您的看法,何谓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应有什么样的内涵和标准?
蒋:概括起来讲九个字: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
“综合性”是指高水平大学应该拥有结构比较优化、门类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能够覆盖文、理各基础学科及应用学科领域,在整体学科水平比较高的基础上,要有若干学科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和较强的竞争力。比如哈佛大学的法学、医学、政治学;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电子;剑桥大学的物理学;牛津大学的数学都是世界一流的非常有名的学科。如果能在整体学科水平较高的基础上,有三、五个学科具有一流的影响力,就可立于不败之地。
“研究型”是指高水平大学要成为探索、解决国家与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科学基地与思想库。这方面最重要的体现就是要出一流成果和一流人才,而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这就需要有一流的师资,“名师出高徒”,比如中国的钱学森就是著名科学家冯·卡门的学生;冯元桢,是四院院士,他也是冯·卡门的学生。事实证明,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出了许多一流的人才。比如牛津大学培养了几十位首相;哈佛大学出了6名总统;剑桥大学培养了6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哈佛大学培养了3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加州理工大学培养了2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国际化”是指高水平大学要面向世界办学,有高度的开放性和足够的国际竞争力,要扩大对外交流,特别是和国际上著名大学的合作交流,拓展在国际上的发展空间,增强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真正立足于国际前沿。国际化还体现在拥有能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能够吸引国际一流的生源。
记者:对照您所说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九个字标准,南京大学距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哪些相对不足之处?
蒋:首先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差距很大。针对差距,我们已制订了长期的奋斗目标和规划,需要20年以上甚至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才有可能达到。一流的学科和一流的人才是一流大学的关键所在,南大目前的学科整体水平与国际知名大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各学科发展不平衡,缺少一批真正进入国际前沿、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基础学科,另外一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发展较为缓慢。仅就SCI论文数量来说,哈佛大学每年发表SCI论文8000篇,台湾大学香港大学等都超过了1000篇,而南大还远远低于这个数量。更重要的是加强原创性的科研工作,要做出一批真正具有世界影响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来。在一流人才方面,我们虽然有23名院士和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南大仍缺少一些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大师级人物,培养和造就顶尖人才的机制和环境尚未完善和形成。此外,因长期投入不足,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较差,现代化程度较低。
记者: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总体思路是什么?近期采取哪些改革措施?
蒋:关键是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为核心。也就是说要构建学科创新体系,完善学科整体布局,提高学科的内涵和水平,促进学科间交叉;大力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教育与教学改革进程,努力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突出科技创新与学术发展,推出一批具有显示度的原创性成果;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扩大国际性学术交流,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等。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冯端院士、闵乃本院士带领下所开展的凝聚态物理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创新成果,从1995年开始,国际权威刊物《Nautre》和《Science》曾数次专文介绍这个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一批优秀的青年学者在这个学科领域茁壮成长,2000年在全国数理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中,这个实验室获得第一名。如果南大能在学科总体水平较高的基础上,有一些学科取得这样的影响力,那就已经是高水平了。
当然,南大在保持基础研究特色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展应用科学研究。如创办了“微结构科学技术高等研究中心”、“纳米材料技术研究中心”、“南大苏富特软件有限责任公司”等几十个研究开发机构和科研生产联合体,并在生物制药、电子软件和精细化工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以南大人文社会科学专家为重要力量组成的“江苏发展研究院”迄今已举办了13次“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研讨江苏发展战略,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被誉为省委、省政府决策的“思想库”。由原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教授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已出版150多部,被学术界称为20世纪中国规模最大的传统思想文化工程。
队伍建设方面,南京大学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养的力度外,还采取了建设“学科特区”的措施,以引进国际前沿和亟需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特区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灵活机动,以创造与国外科研机构类似的科研环境。采用这种办法,南大成立了分子医学研究所、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计算和理论化学研究所等“学科特区”。学风建设是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南京大学早在四年前就出台了科学研究行为规范的管理办法,前不久又在全校范围开展了学风建设大讨论,进一步净化学术环境,维护学术尊严。
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传统和特色,都有自己的改革措施和长远目标。南京大学愿意虚心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努力防止浮躁和功利之风侵袭校园,保持清醒的头脑。校长的任期是有限的,但南京大学的事业是无限的,我们一定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地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我们的贡献。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