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逐利不顾资质纷纷进入,但相关标准一直未出台,广州30个分质供水点仅14个拿到卫生许可证
图:打开水龙头就喝水,多好!侯恕望/摄
本报讯记者蒋铮、广东建设报高丽报道:“打开龙头就喝水”这样的畅快,如今已有 不少广州人享受得到。目前,广
州市有30多个小区、办公楼、学校引入了直饮水系统,众多用户表示,分质供水卫生保健,方便省钱,实在实在“好嘢(东
西)”。然而,是不是所有直饮水都能保证卫生,怎样监督它的质量?至今为止,广东乃至全国,分质供水相关标准仍未出台
。
需求广利润高众水商抢市场
刘太一家以前一直饮桶装水。自去年底搬进广州东圃某小区后,刘太发现,直饮水“和桶装水比较,24小时循环供
水,水质新鲜,口感好,价格只是桶装水的1/3。”刘太对此十分满意。最近,具备分质供水系统也成了不少楼盘的热销卖
点。
用户中意直饮水,商家更发现分质供水的利润可观。据业内人士透露,在一个3000户居民规模的小区安装一套净
水系统,总投资不过三四百万元,除了发动机用电、水质抽检、定期更换水处理材料外,平时无须派人值守,营运成本较低。
而根据市价,直饮水一升约0.30元,而其成本只有0.10元左右,再加上每户收取的2000到3000元初装费,两
三年内可收回投资成本。由于一个小区的经营年限普遍在50年以上,居民饮水需求稳定,供水公司可谓风险不大,利润可观
。
于是,众多公司纷纷抢吃这块蛋糕。在有关规范尚未出台的情况下,一些不负责任、贪赚“快钱”的不良厂商,也摩
拳擦掌打算混进来大赚一票。广州二沙岛某中学曾安装了一套分质供水设备,但没过多久,就发现水的味道大变,无法直饮。
找到对方交涉,得到的答复却是:只包安装,不负责管理。而另一小区的居民,竟在直饮水里发现了红虫,几经周折,才知道
他们的净水设备根本没有卫生许可证!业内人士透露,广州现有的30多个分质供水点中,只有14家拿到了卫生防疫部门颁
发的许可证。
水质资质监测三大规范待定
由于我国直饮水行业至今没有规范管理的相应标准,有关部门只能参照其它文件检测水质。据悉,目前常用的文件有
三份,分别是建设部颁发的《饮用净水水质标准》、卫生部颁发的《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关指标常有不同,比如对细菌总数的限制方面,三者的标准分别是每升水不高于50个、20个和100个。到底参照
哪个执行,有关方面也说不清楚。
而监测工作也同样有待改进。据悉,对于各分质供水点,卫生部门往往采取不定期监测。由于人少活儿多,监测频率
有多高,效果很难说清楚。而有的小区,索性派出己方人员,到有关部门上课,领取资格证书,自行监测水质。这种既当运动
员,又做裁判员的做法,能保证水质吗?
到底哪些公司才有资格经营分质供水业务,目前也没有明确标准。中科院广州地化所肖贤明博士认为,要保证系统长
期良好的维护与完善,公司必须具有相当的经济承受能力,一个朝不保夕的小公司很难保证几十年的服务。有些桶装水公司,
摇身一变经营起分质供水业务,一个技术工人也没有,坐收水费却不管水质。售后服务跟不上,设备老化,分质供水成了自来
水,甚至比自来水还不如。
分质供水标准今年可望出台
中科院傅家谟院士认为,在国家尚未出台有关水质标准前,广东可以进行审议,制定地方标准。
早在1995年,广东省计委、科技厅就组建了分质供水研究攻关组,1999年年底确立“分质供水,小区先行”
的发展规划,投资启动了广东省政府实施的分质供水示范工程——水杯子工程,去年底成功进行验收,认为其达到国内领先水
平。广州水杯子公司制定的水质规范,也被作为今后广东省分质供水标准的重要参考。据悉,其考核指标由国家桶装水的30
多项增至88项,达到全球最严格的美国饮水标准(MCL),高于欧盟标准。目前,该标准正由广东省质监局进行审核,预
计今年内,广东省分质供水规范可以出台。
而分质供水的监测制度和资质审核制度何时能定,至今仍未有确切消息。广州市市政园林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准
备搞一个试点,根据其运作管理的流程模式,制定有关管理规定,目前暂时套用二次供水的有关规定和管理方式。而广东省建
设厅有关部门则透露,制定公司资质审定标准的工作,由于客观原因,目前还未能开展。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