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一词,原无褒贬,只不过是旧时对青年学生的一种称谓。但是书生加一“气”字,成为“书生气”,在许多时候和场合就成了描述人的气质的一种贬义词了,往往用以形容一个人(多为读书人)的迂腐、呆板、不通人情世故、不晓世态炎凉等等。
书生读书。“书生气”不好,“书生气”要不得,那么是否书读得多了就会产生“书生气”呢?对此应当作出否定的回答。因为产生“书生气”的原因不在于书读得多,而在于 社会阅历不足或把书读死了。只要能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那就肯定是读书强于不读书,多读书强于少读书,不读书才是要不得的。书读得多了,而又能够与实际相结合,不但不会产生“书生气”,而且会内在地生成一种书卷气。书卷气可从来都是人们所提倡和喜欢的。
书卷气是指书读到一定程度而又能用于实际的人的一种气度、气质。有了这种书卷气,就可以凡事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就可以使你所从事的事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就可以使你的人生达到一种新的境界。统兵打仗的可以成为儒将,贸易买卖的可以成为儒商,这在古今都是通用的。古今不同的是,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概念——“儒官”。统兵、经商之外,在政坛,为官者也可以在有书卷气与无书卷气上分出层次来。当然,也并不是无书卷气的就干不成事,但最终于人民、于国家有大益处的还是有书卷气的为多。所以,为商、为将也好,为官也罢,要想做得出色,恐怕还得多读点书,多培养一点书卷气。
既然是“书生气”不可有,书卷气不可无,那就有一个如何避免“书生气”、又如何陶冶书卷气的问题了。首先,读书人不要把书本知识当教条,不要生吞活剥地只会纸上谈兵,而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懂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减少“书生气”,而把书卷气保留下来或培养起来。其次,不读书或读书少的人不要把自己的经验当包袱,不要满足于当“大老粗”,当草莽英雄,而要下决心认真读书,用书本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即便做不到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也可以小有所成,甚至像吴下阿蒙那样苦读几年后令人刮目相看。总之,只要认识正确,方法得当,读书足可以使自己减少一些江湖气,增加一些书卷气,那是确定无疑的。(任之庸)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