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再过几天就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这天凌晨4时30分,驻桂某部一辆满载枪支弹药的军车,从南方某市出发,沿大山深处的国道,途经两省11市(县),行程550公里,于当天16时30分到达目的地。然而,点验枪支准备交接的时候,押车人员吃惊地发现———
3支手枪突然下落不明
旋即,电波将这一紧急情况传到最高统帅部和总部机关。2月8日,按照总部有关首长指示,由魏斯晴少将率领的工作组,从首都机场紧急登机,飞赴出事区域,组织查找。
春节将至,3支手枪突然失踪,沿途千余里,途经11个市(县),是被盗还是押运不当丢失?这些都是未知数。但有一点是清楚的,这些丢失的枪支一旦流向社会,到了不法分子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初春的南国,阴雨连绵。工作组沿着枪弹运输路线赶到某武器弹药库,与先期赶到的驻地市刑警大队专家迅速展开侦查。他们对转运枪弹的车辆、枪柜的每个部位、每一处痕迹都认真进行技术分析,一丝一毫的疑点也不放过。
经过反复试验、痕迹鉴定和对押运、装卸、警戒人员调查分析、取证后,专家确定:3支手枪均系转运途中押运人员严重违犯枪支弹药运输管理规定,导致从车厢坠落丢失。
侦查结果排除了人为作案的可能,工作组的同志稍稍松了一口气。可展开军事交通图,运枪沿途全是茫茫群山,悬崖、河流密集。据当地公安机关的同志介绍,这里是少数民族居住区,11个城市、278个村寨,地形、社情十分复杂。途经的两条国道有31个车辆收费站、检查站、客运站。仅2月6日枪支丢失当天,经过这一区间的长途货车、客车、轿车达4000多辆。加之春节前夕,打工人员大批返乡,赶集购物的来来往往。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要寻找3支手枪真是大海捞针。
坐镇指挥的魏斯晴将军和某部部队长张学义大校,立即召开会议作出决定:将调集的1500名部队官兵、公安干警、驻地群众,分兵四路,在押运枪支途经的550公里山路两边10公里范围内展开“地毯式”搜索,同时向公安部紧急救援。
公安部发出紧急协查令
2月9日,总政保卫部的同志向公安部领导汇报查找丢失枪支遇到的困难,引起公安部领导高度重视。10分钟后,一份要求各地公安机关积极协助部队追回丢失枪支的协查令,从公安部发往南方5省区。
王华,一位刚刚从县委书记岗位走马上任的某市公安局局长,在接到协查令和部队关于丢失枪支的详情通报后,连夜驱车来到查找工作领导小组驻地,研究辖区的查找方案,并当场表态:只要枪支丢失在我市范围内,挖地三尺也要找回来!
当晚,他电令各县公安局长要把协助部队查找枪支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所有干警一律停止休假。各局除留值班人员外,武警、交警、治安警全部出动,分赴各路段摸排、布控、查找。放下电话,他又立即召开市局党委会,指定一名副局长具体负责,让网络室将情况通报从市局登录全国公安网。会议一结束,这位副局长就带着6名武警官兵和部队的同志冒雨到各县进行动员、检查。整整26天,全线出动的500多名公安干警没休过一天假,就连大年三十也战斗在查找第一线。
正是因为有王华局长和干警们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丢失的3支手枪全部在该市所辖区域追回。
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发寻枪通告
2月11日,工作组研究决定,在5省区51个市(县)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同时滚动播发寻枪通告。
在某市,经请示市委、市政法委等有关部门,获准在电视台播发通告后,某部军务科中校科长唐正明匆匆赶到电视台。值班副台长告诉他,播出没问题,但值班的播音员已下班回家,住地与电视台有10多公里,又正值下班高峰路途堵车,台内值班人员没有一人会讲普通话。
唐科长抬手看了一下手表,离指定播出时间只有10分钟。他想了想对台领导说:“我在部队经常喊口令,普通话还可以,就让我试试吧。”时间紧迫,已别无选择了,台领导只好破例批准他走进了播音室。
动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发动,是这次行动的重大举措,有效地扩大了知情范围,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某旅游城市,负责宣传工作的领导听了部队同志的汇报后,有些犹豫。因为协查枪支的通告不同于其他商业广告,非常敏感,播出后容易给市民和游客造成恐慌和不安。电视台明确表态,如果在黄金时段播出,必须经市委书记、市长、市政法委书记同意签批。3位领导得知情况后,在要求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的同时,明确指示电视台要根据部队的需要全力配合。
连续10天在电视台黄金时段滚动播出的同时,沿途各市(县)委、政府还考虑到村民居住分散,信息闭塞,有些村民看不上电视、听不到广播的实际,让宣传部门制作宣传车,用普通话和当地话逐乡逐村地进行广播。
对550公里山路全程进行“地毯式”搜索中,沿途共出动侗、苗、瑶、壮等少数民族群众300多人。在这期间,不管部队官兵路过侗寨,还是走进苗岭;不管是到壮乡走访,还是到瑶村调查,各族群众都积极提供情况,送衣、送水、送饭。有的群众发现战士在路边冒雨吃方便面,就把过年的米酒煮热送给战士御寒,把炖好的鸡送来让战士充饥。一位侗族老妈妈一次就给官兵送来了12双由她亲手缝制的鞋垫。
3根“针”终被捞起
3支手枪牵动着万人心。2月8日晚,刚刚赶到事发区域的魏斯晴将军将某部丢失枪支的情况,通报给相邻的某部部队长戚庆伦少将。戚庆伦将军当即打电话指示所属各部:此事虽然不是发生在我们部队,但事发区域离我们最近,一定要全力配合查找,要人给人,要车给车。
3月3日,即将启程赴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戚庆伦将军,临行前再次嘱托在家的其他领导,要继续配合查找工作。
查找工作扩展到哪里,哪里就有当地驻军的有力相助。由于枪弹转运区间全是山区,有些路段悬崖陡峭,有些路段荆棘丛生,仅靠肉眼很难寻找,必须借助探雷器等技术设备。某部副参谋长李智勇听说广州军区某师有这些设备,便找到素不相识的师领导求援。师领导问清原委后爽快地说:“这不是哪个部队的事,这是我们军队的事,提供设备,出兵协助,责无旁贷。”当天上午,他们从全师范围内精选出10名技术骨干全程参与查找,并要求部队随时准备增援。
大海捞针,丢失的枪支陆续浮出水面。11岁的侗族学生龙灵焱捡到手枪后,立即告诉父亲龙国际,并及时拨打110;19岁的苗族青年陈律州把捡到的手枪主动上交公安局;侗族农民梁松柏步行50多公里山路,将捡到的手枪送还部队。
3月4日,丢失的3支手枪全部找到。但那深埋在大山深处的千里国道和不平凡的26个日日夜夜,却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里。牛永哲本报特约记者伍旭东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