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在线消息(楚天都市报)(记者陈曙光通讯员容德) 19日,本报报道了“汉江发现中华鲟”的消息,国内多家媒体也于近日相继刊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华鲟”从何而来?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襄樊市水产局局长、水产专家吕克正、柴才康等人,专家分析认为,此“中华鲟”有可能是杂交鲟。
从事水产工作30多年的吕克正和柴才康指出,中华鲟是回游性鱼类,中华鲟幼鱼活动 在长江口崇明岛及横沙岛东部水域,每年夏季才有中华鲟亲鱼自东海回归至长江河口区上溯至长江中上游产卵,鱼卵随江水漂流孵化,再游进大海生长,待长大后再回长江产卵;中华鲟一般只活动在长江干流的深水区,其回游长江产卵有严格的固定路线和场所,野生中华鲟不大可能迷路进入汉江中上游的老河口。汉江水流量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已大大减少,水的深度也不能满足野生中华鲟的正常生存需要。
那么,老河口发现的“中华鲟”是从哪里来的呢?吕克正等分析,它们有可能是人工养殖的俄罗斯鲟或中华鲟的杂交鲟,它们在形态上与中华鲟并无二致。近几年来,在襄樊和老河口附近的丹江水库、莺河水库、熊河水库、襄阳石桥镇等地,都有人工养殖俄罗斯鲟和中华鲟的杂交鲟。在老河口汉江段发现的“中华鲟”,有可能是人工养殖场里随洪水流出来的鲟鱼。实际上,在襄樊市附近的水库和河流中,此前已多次发现从养殖场流失出来的俄罗斯鲟。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