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众呼吁捉拿大贪官李登辉。
●本报驻香港、美国、日本特派记者陈少波 任毓骏 管克江 ●本报特约记者刘洪新
连日来,香港和台湾的传媒根据从特殊渠道获得的台湾“国安局”机密文件,接力式地揭露台湾从事“金钱外交”的黑幕,掀起轩然大波。恼羞成怒的陈水扁命令有关部门搜查揭露黑幕的台湾媒体,而操作“金钱外交”的幕后黑手李登辉则不敢公开露面,还被迫取消了5月出访美国的计划。台湾当局声称,其全球特务网几乎被毁,损失惨重。
但是,整个黑幕中最令人震惊的,是台湾当局早就暗暗动用巨资收买美国和日本政府高官,以影响两国的对华政策。
李登辉暗藏35亿元新台币“私房钱”
以钱开路是台湾当局进行所谓“务实外交”的主要伎俩,而这些钱的来路原来并不地道。根据台湾《中国时报》的报道,1994年间,台湾前“国安局”局长殷宗文在李登辉授意下,成立“奉天专案”、“当阳专案”基金等秘密账户,总金额高达35.03亿元新台币(约合10亿元人民币)。这些秘密账户不受台湾任何法定机构的监督,完全由李登辉一人掌控,成为他的“私房钱”。
台湾“国安局”前出纳组长刘冠军向台湾传媒提供的文件、账册显示,殷宗文在1994年6月写了一份书面报告给李登辉,决定把该局历年的结余经费留存,设立基金,以利息来应付所遇到的“临时、突发或敏感事件”。李登辉在该报告上批上“可”字,以示同意。从此,殷宗文和他的继任者丁渝洲都按照李登辉的指示,使用这笔经费。在“国安局”内,除了局长和少数人之外,许多副局长都对这些账户毫不知情。
李登辉离任前曾私下表示,这些基金帮他解决了许多难办的事。所谓难办的事,就是台湾当局那些不能见光的活动,包括以1100万美元“购买”与非洲某国的3年“邦交”、进行“两国论”的“研究”等,而收买美日高官更是重中之重。
花大钱雇美国公司拉拢政界高官
据香港媒体报道,从1994年开始,李登辉即以“台湾综合研究院”的名义,与美国卡西迪公关公司签订为期6年的合约。根据这一合约,“台湾综合研究院”每年付给卡西迪公司150万美元,而后者则负责对美国政府和国会进行游说,影响美国的对台政策。到了2000年陈水扁上台,与民进党关系密切的台湾诚泰银行董事长林诚一开始主持“台湾政经研究院”。他竟然又以每年200万美元的高价与卡西迪公司续约。
香港传媒披露的台湾“国安局”“极机密”文件显示,李登辉的学生黄连福和布什政府的助理国务卿福特是收买美国高官的主力。福特原先是卡西迪公司负责台湾业务的“主将”。从1999年8月至2000年3月,福特先后3次访台,有关方面共动用40万元新台币来“接待”他。布什上台之后,福特出任主管情报及研究的助理国务卿,主要负责美国对台军售等敏感事项。美国2001年对台军售案之所以能顺利通过,当然离不开福特的鼎力相助。那40万新台币的“投资”取得了可观的“回报”。
据香港媒体公开的台湾“国安局”一份“极机密”文件记载,1998年9月1日下午6时30分,卡西迪公司总裁卡西迪和前白宫发言人谢特在台北市中山北路陶陶餐厅与李登辉会面。据文件记载,卡西迪在会谈中明确提醒李登辉,时任得克萨斯州州长的小布什最有希望成为新一届美国总统。卡西迪认为,大选将近,正是攻坚良机,他们已经开始网罗小布什的亲密友人加入卡西迪的阵营。
这显示,早在美国总统大选的前两年,李登辉就已看好共和党,开始让卡西迪公司下重注为台湾展开游说,收买小布什身边的亲密友人。因此,布什上台后,其政策明显向台湾倾斜,“国安局”的秘密基金和卡西迪公司可谓“功不可没”。
台湾情报界的丑闻曝光后,美国政要和媒体三缄其口。特别是美国媒体,在“9·11”事件后相当“自律”,对于有损美国国家利益的新闻大多不报。有关台湾的这次丑闻,和美国的国家安全有关,当然要谨慎。其次,如若捅出更深层次的内幕、秘闻,美国媒体担心“拔出萝卜带出泥”,把美国情报界的种种恶行也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悠悠万事,反恐惟大”的今天,美国媒体恐怕不愿冒风险出情报部门的丑。卡西迪公司虽然承认访问过台湾,但它的发言人还是极力撇清和台湾当局的关系。
绞尽脑汁收买日本的关键人物
李登辉为了抗衡祖国大陆,除了加强与美国的关系外,还十分重视拉拢日本高官。为此,台湾方面绞尽脑汁大撒金钱,收买日本政界的重量级人物,甚至包括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
根据台湾“国安局”秘密文件透露,“明德专案”是1994年用“国安局”“奉天专案”的利息成立的,专门用于与美、日建立实质性关系,为此,台湾方面还成立了“明德小组”。
秋山昌广曾经担任过日本防卫厅防卫局长、防卫事务次官。1997年,日美商讨第三次修订《日美安保条约》时,他是日本军方的主要成员。在他与“明德小组”的共同运作下,美日决定将《日美安保条约》“周边事态”的针对范围确定为“远东”和“远东周边”地区,包括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条约声称,一旦台海出现战事,日本将与美国共同派遣军队干预。1997年底,秋山昌广下台后,李登辉为了报答他对台美双方军事、情报合作的“贡献”,准备给他10万美元,并安排他到哈佛大学进修,支付他在美国的一切费用。但是,这10万美元巨款并没有直接交给秋山昌广,而是参照“太平洋论坛方式”来操作的。
“太平洋论坛”由美国著名智库机构“战略及国际研究中心”主办,现任美国助理国务卿詹姆斯·凯利当时担任该论坛的负责人。所谓参照“太平洋论坛方式”,就是把钱直接汇给“太平洋论坛”,由后者来转交。台湾“国安局”的另一份机密文件显示,这10万美元在1999年12月份汇入了美国“太平洋论坛”的账户,而“太平洋论坛”执行长凯利在2000年1月告知台湾方面,已收到该款项。“太平洋论坛方式”可以作为参照,证明台湾长期“资助”该论坛,巨额金钱能够直接汇入它的账户。而凯利担任中间人代收并转交巨款,显示他与台湾“国安局”关系非同一般,也间接证实了卡西迪公司拉拢布什班子的说法。
凯利号称美国的亚太事务专家。他曾在里根政府中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后曾转至美国国防部担任负责东亚及太平洋事务的副助理部长。他长期与台湾驻美人员保持密切接触。台湾“国防部长”汤曜明不久前访美时,凯利还主动与他会面。
除此以外,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和其他一些人都参与了所谓“明德小组”。有报道说,1995年李登辉访美后,中国政府在台湾周边进行导弹演习。1996年1月,李登辉派遣多名心腹前往东京,通过当时的首相桥本龙太郎,与日本政治、经济界人士接触,策动美国政府向台湾近海派遣舰队。3月,美国向台湾附近海域派遣了“独立”号航母。
除了各种专项花费外,每年岁末,“明德小组”的重要成员都会按照李登辉的意旨,向日本要员送上年终厚礼。赠礼除了依照日本习俗赠送食品以外,还要赠送数目不等的礼券。礼券以每人2000美元为主,但由于桥本的身份特殊,台湾方面就相应调高了数目。此外,他们还要大宴日方人员,并在席间顺便就时局以及双方的关系交换意见。
台湾泄密事件曝光后,日本几大报纸《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和《日经新闻》等都进行了报道。3月26日,本报驻日本记者在日本外务省的记者会上就此作了提问。日本外务国际报道官表示:“无可奉告”,并拒绝就报道是否属实进行确认。日本外务省官员告诉记者,以日本所处的地位,他们无法进行评论。
机密资料越抖越多,台湾政坛明显震颤
台湾“国安局”机密预算曝光之后,两任“局长”殷宗文和丁渝洲引咎辞职。但事态并未因此而平息。随着机密资料越抖越多,牵涉的层级也愈来愈高,如何追究李登辉在其中的政治和法律责任逐渐成为事件焦点。“台湾团结联盟”“护主”心切,指责整个事件是由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策动的“政治阴谋”,猛烈攻击对此事穷追不舍的亲民党,企图以政党之间的政治斗争来掩盖事情的真相。
在台湾媒体看来,李登辉最大的本事是在主政时期大权独揽,发生问题后却总能全身而退。在“兴票案”、“拉斐特舰案”中,他都以“毫不知情”来推卸责任。但这一次的“国安局”舞弊案,他终于无法抵赖了。几天前,李登辉从台北荣总医院出院,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一改以往喜欢在镜头前“做秀”的做派,没有接受媒体的拍照采访,而是由地下专用通道仓皇离开。原来准备5月份去美国“风光”的计划,也以“健康”为由推迟。除此之外,李登辉还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通过“台湾团结联盟”的“立委”,表达自己“心里感到相当委屈”,说“没有预算,外交如何走出去”,以“不得已”为自己辩护。
“台湾团结联盟”指责宋楚瑜是整个事件的幕后黑手,并要求台湾当局对亲民党采取行动。“台湾团结联盟”“立委”钱林慧君伙同民进党“立委”拜会“内政部长”余政宪,称亲民党宣称拥有机密档案,并且放话将逐步公开内容,已经严重“影响国家安全”,要求“内政部”召开政党审议委员会审理,并向“司法院”申请召开“宪法法庭”,调查亲民党是否“违宪”,必要时“解散亲民党”。对“台湾团结联盟”的指控,亲民党进行了强烈反击。宋楚瑜表示反对“以阴谋论转移话题或模糊焦点”,反对“政府”或政治人物假“国家安全之名”行“掩护犯罪之实”。
“国安局”政治丑闻案首当其冲的是李登辉,但陈水扁也难免受到牵连。因为“国安局”的账外账虽然是李登辉所创,但陈水扁接任后很可能仍然在继续使用。案件追查下去,他同样难逃法律与政治责任。
正因为如此,陈水扁对此事的表态十分低调,将事件淡化成“少数个人贪渎风纪问题”,并不疼不痒地说,“不管是过去或现在的弊端,有过失就要面对”,却回避了秘密账户是否涉及重大违法,也不肯说明自己是否动用过秘密账户的钱。
但陈水扁想“大事化小”并非易事。他蒙混过关的借口无非是保护“国家安全”。但这一点堵不住在野党“立委”的口,前民进党文宣部主委、“立委”陈文茜日前揭露,陈水扁没上台时,曾以“立委”身份披露“国防部”在美国多达100多亿元新台币的秘密账户。如果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对此案的进一步调查,岂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