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网祭”为何难成气候 专家认为祭扫已衍化成一种文化习俗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4月01日12:54 解放日报

  前昨两天双休日,市民清明外出扫墓迎来高峰。与公路上车水马龙、墓园里摩肩接踵的情形相比,作为国家民政部推崇的新型祭扫方式———网上扫墓又如何呢?

  所谓网上祭扫,意指逝者的亲朋好友可以足不出户,在一些殡葬网站上为死者建立纪念馆,将死者的生平事迹、照片等在网络上传递,还可以为死者点烛、献花、点歌、撰写纪念文章等,是一个跨越时空的虚拟祭拜空间。

  家住杨浦区的金先生,全家每年都要去苏州为已逝的父亲上坟,仅来回车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当问及为何不选择网上扫墓来缅怀亲人时,金先生摇了摇头:“网上扫墓这种形式,我只从媒体上了解到一点。我总觉得那样不够庄重,不能够真正表达对亲人的怀念。”黄浦区的杨小姐虽然是IT界一员,但对于网上扫墓这样一种方式,同样表示不能够轻易接受:“网络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让很多人怀疑它的安全性。一些道德水准低的人在网上公墓发表一些对死者不尊重的话,会让逝者的亲属很难接受。而且,扫墓也算是家人的隐私,没有必要在网上将亲人的资料公诸于众。”

  在外企工作的张女士对于扫墓有着自己的想法:“平时工作太紧张,清明节全家一起去苏州扫墓,这样既可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还可以一起踏青春游,放松身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笔者调查发现,张女士的想法还是有其一定的事实根据的。目前,沪上很多旅游公司都开办了清明扫墓兼踏青这项业务,规模较大的有一两千人报名,小点的也有三四百人。据介绍,参加清明扫墓的一般都是老客户,每年都报名,今年并没有出现人数锐减的迹象。

  为何“网祭”这样一种省时省力的悼念方式目前较难得到市民的认同?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的于海副教授认为,这背后主要是传统文化因素在起作用。他认为,扫墓已成为一种文化习俗,它为悼念先人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空间。这种传统风俗,具有文化含量、感情含义、象征意义,就像巴西的狂欢节、中国的端午节,里面积淀了太多的文化符号,寄托着人们太多的感情,已不是单纯的祭扫行为。如果要把传统扫墓形式改在虚拟的网络上进行,人们就会一下子转不过弯来。

  另据调查发现,对比国内外同类网站,差别也比较明显,这或许也是人们还不能完全接受网祭的另一个原因。国外网站侧重于排解人们的悲痛,疏导人们在失去亲人后的心理积郁,同时也提供陌生人之间的交流机会。而国内网站则更多的是一种信息集纳,为祭扫而祭扫,功能比较单一。从这方面说,要想使网上祭扫成为一种时尚,国内网站还要在自身内容的丰富和建设上花大力气才行。

  从长远看,有关人士对网祭的前景仍持乐观态度。美国每年平均死亡人数是180万,其中4万人采用网络安葬;我国目前每年去世人口约840万,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还会增加。因此,利用网络开展悼念和安葬活动,不仅是一种便利快捷的方式,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追忆和思索的空间。(本报实习生袁野仝庆)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新自写短信功能一流
对方手机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选择闪电方式 您的手机
您的密码
索取密码  

在几十个国家地区,只要您拥有手机,就可以享受新浪短信头条新闻的方便快捷,让世界随您移动!>>快速订阅


新浪商城推荐
  精品畅销书
  • 李碧华全集
  • 谁动了我的奶酪
  • 蛋白质女孩
  • 英语口语速成
  • 朱泰祺英语指导
  •   数码产品促销
  • 听音乐还是MD!
  • 音文秀复读机
  • PDA广义与狭义
  • JNC热卖
  • 投影机大展销
  •   数码PC时尚选择
  • Sony 超薄笔记本
  • Palm M505 PDA
  • OLYMPUS最新DC
  • Sony NetMD
  • 先锋 DVD-LV70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