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京4月3日电(记者戴袁支) 今天,来自法兰克福的消息说,应南京市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德国卡尔·京特博士的夫人伊迪斯·京特和儿子克劳斯·京特,在德国一家中资企业经理金存桐的陪同下,已于今晚从当地起飞前往中国,从4日起开始对我国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
1937年冬1938年春,江南水泥厂代理厂长、德国人卡尔·京特(中国名字“昆德”)和 同在该厂工作的丹麦人伯恩哈特·阿尔普·辛德贝格(中国名字“辛波”)一道,在南京栖霞设立了约6 7平方公里的“工厂保护区”,并在江南水泥厂旁的栖霞山下(现工厂家属区)建立了难民营,保护了成千上万来自南京摄山区(今栖霞区)和江宁县、句容县的难民,堪称南京栖霞的“辛德勒”。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兴祖生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说过:“对于国际友人冒着莫大的危险与艰难,拯救南京难民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工作,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至今,当年的难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说:“不是德国老昆,当时死的人肯定还要多。”此次,当伊迪斯来访的消息传开后,记者听到有人说:“恩人的亲属要来了!”
去年8月,受本报委托,金存桐在德国友人的帮助下,寻找到了卡尔·京特博士的夫人、儿子和侄女。他们委托金存桐,将京特博士生前保存的41张珍贵历史照片的拷贝转交给本报(详见本报去年9月15日、18日和11月26日报道)。本报江苏记者站向南京市报告后,引起该市领导的重视。可靠消息说,此次南京市将授予其“荣誉市民”的证书。据了解,此次伊迪斯·京特将把历史照片的拷贝赠送给南京市有关单位。
史料中有关京特博士的记载不多。在寻找京特博士亲属的前后,本报通过搜集、挖掘、整理、考订史料,实地开展调查,对栖霞寺、江南水泥厂难民营以及“工厂保护区”做了研究,对京特、辛德贝格和寂然和尚也做了研究,都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伊迪斯老人今年81岁。1938年她随叔父来到香港,1943年在上海与卡尔·京特相识并结为夫妇,1951年初随夫回国,其子克劳斯1950年6月出生在南京鼓楼医院。据京特博士当年的厨师贾有永说,伊迪斯是德国犹太人。据南京市新闻办公室介绍,伊迪斯还将回到故居,访问故旧,克劳斯也将访问他出生的医院,母子俩还将在南京游览观光,并将做客本报。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