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四月七日电(中新社记者赵胜玉)
沙尘再袭北京。
尽管清明时节的一场春雨,多多少少挡住了肆无忌惮的“黄龙”,但伴随着五六级的狂风,北京仍然黄尘蔽日,飞沙走石,京城再陷“暗无天日”。
资料记载,特大沙尘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生过八次,七十年代发生过十三次,八十年代发生过十四次,而九十年代至今已发生过三十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造成的损失越来越重。沙尘暴不仅给京城明媚的春光涂上一层浓浓的阴影,而且沙尘暴这个名词就象无孔不入的黄沙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面对日益猖獗的沙尘暴,中国能否在短期内将其降伏?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的一位专家的回答令人忧虑:“从某种意义上讲,沙尘暴在短期内很难遏止,”他说,“我们只能积极地去治理,控制人为破坏,从一定程度上削弱沙尘暴发生的强度,减少沙尘暴的危害,减少损失。”
这位专家在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介绍说,中国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北方。他说,产生沙尘暴有两个重要条件,一个是地面具有大量的沙尘物质,二是有较强的空气对流活动。
据国家林业局第二次全国沙化、荒漠化监测结果显示,到一九九九年,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十八点二。中国北方地区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地表植被稀疏,可以说中国北方存在着丰富的沙尘源;另外,中国北方春季受蒙古气旋的影响,南下冷空气活动频繁,很容易出现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华北和京津地区位于东亚季风活动和冷空气南下的必经之路,北方发生的沙尘暴很容易影响到京津地区。
这位专家认为,环境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后很难恢复,即使恢复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他强调,要从根本上遏止沙尘暴要需要很长时间。
他介绍,为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中国在防沙治沙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防沙治沙法》今年一月一日起正式实施,中国治沙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
实施重点防沙治沙工程,以大工程带动治沙工作的大发展。近两年来,国家先后启动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的“三北”四期工程。这两大工程覆盖了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沙化土地,加上西藏一江两河治沙工程、黄河故道沙化土地治理、南方湿润沙地治理和南方石漠化治理等项目,构筑了全国防沙治沙的骨架。
此外,完善防沙治沙政策,活化机制。建立和完善沙化监测体系,对土地沙化实行监控,并将监测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
人们有理由相信,在采取这些措施后,北京的上空一定不再弥漫着飞舞的黄沙,北京的春天一定会莺飞草长,阳光明媚。(完)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