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当官,还不是靠我一句话———李真的“豪言壮语”。漫画/赵晓苏
一个想当“副总理”的官场“新星”提前诀别了他的梦想,中国河北,一个后起之秀的巨贪诞生了!
年仅38岁,受贿上千万————虽然国人早已见腐不惊,但这“骄人的战绩”与“飒爽的英龄”还是令他们目瞪口呆!
这是一起典型的“进取型”腐败案例。主人公李真在身披河北省国税局局长官袍之前,就是个在腐败中不断“进取”,在“进取”中不断腐败的人物。他执着于在官场呼风唤雨,因为他年纪轻轻,即司职省领导贴身秘书,从而其膨胀的“师爷”潜质便不可限量,被激发的“远大抱负”也一发而不可收。
这位年轻“师爷”最锐利的法宝是:“说让谁上谁就上”,“说让谁下谁就下”。事实上,他在一个时期内也有效地做到了。这点化的要术足以令那些专注于“升迁事业”的中小官员艳羡不已的同时不寒而栗。在他们眼中,这个年轻“师爷”简直就是官场“神奇”人物,决定着他们的荣辱兴衰,他们岂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师爷”乎?
其实,与其瞩目李真事件所描述的“拍案惊奇”之处,倒不如好好审视一下他背后所隐含的支柱,我以为这才是李真们兴风作浪的源泉动力。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对于中国大多数读过书的人而言均耳熟能详。这里,稍加分析,即可明了“狐”为虚,“虎”为实。“虎”为“狐”的靠山,“狐”为“虎”的“军师”。而“狐”之所以可以震慑山中百兽,不仅仅是靠大话唬众,更要命的是“虎”对“狐”言听计从所致。如果不是“老虎”心甘情愿地跟在“狐”的屁股后转悠,那么百兽还会买狐狸的什么账呢?
年轻的李真平步青云,直至猎取省国税局长兼党组书记宝座,无非也是借助了“省领导秘书”这个势而已,而李真背后的这些“领导们”到底在“成就”这个年轻巨贪的“大业”上发挥了什么作用,起了什么关键影响,似乎应是首当追根溯源的一点。
常言道:吃水不忘挖井人。李真在“吃水”的同时会否忘了为他挖井的“伯乐”呢?这些“伯乐”们是否有反思自省的交代呢?
谁宠幸了李真?又是什么使这种宠幸得以“成就”?李真事件事实上已敲响了干部任命制的鸣镝之钟。干部选拔制异化为一言堂干部任命制,缺乏民主与考核的公开标准,即便已“年轻化”、“知识化”了,又当如何呢?贪而横的李真不正是这种用人制的产物吗?
任何时代的反腐,如果仅以“扳倒一两个人”下手,则无关治本。一个李真倒下了,还有别的“王真”、“张真”站起来。只要不从体制改革入手,“李真效应”不会消减而只会“一代新人换旧人”。
对于“李真事件”我们依然会愤怒,依然会为其累累恶行而拍案。然而,只要造就人身依附的用人制犹在,我们“拍案”的同时就会不再惊奇,因为我们已被迫炼就了足够的心理———承受着此类事的司空见惯。程万军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