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范围沙尘暴提出迫切课题 不可忽视大气环境研究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4月15日15:13 光明日报

  今春两次大范围的沙尘暴过后,环境卫生、医学界专家教授忧心如焚。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卫生部结核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立兴教授对记者说:“现在我国结核病发病率非常高(中国有结核病人500万人,占全世界结核病人总数1/4),这与大气污染有关,但对污染物怎样使潜在的结核菌发病,影响机理至今不清楚,给防病治病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世界卫生组织癌症部顾问孙燕教授说:“由于污染加剧,我国癌症种类已从过去比较单一,向兼具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高发癌并存发展;癌症死亡率已出现上升
趋势。”国家预防控制中心空气质量监测研究室主任徐东群博士告诉记者:“大气中的首位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并且颗粒物粒径越小,危害越大。但是,我国至今没有制定出细颗粒物空气质量标准。它使我国颗粒物治理、人体健康保护工作都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

  这些专家所言实际上是向环境科研工作敲响了警钟。

  沙尘天气过后并非万事大吉

  环境卫生专家告诉记者: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并对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认识不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尽管开始加强监测大气环境,但是,最初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对总悬浮颗粒物的监测方面,忽视了对可吸入颗粒物的关注。以后开始注意到可吸入颗粒物是首要污染物,但对其中的细颗粒物来源、污染状况、对人体危害和控制对策,始终未能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更谈不上将成果用于实践。

  大气污染的后果令人十分忧虑。中国环境科学院王玮博士说:一辆柴油车排放的尾气中夹带的可吸入颗粒物,几乎是100辆汽油车夹带的总和,是更严重的污染源,一些大城市却在晚上允许柴油车进城,造成夜间机动车数量减少,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反而急剧上升;城区扬尘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占总量的40%左右,人们却对裸露地面、建筑工地造成的扬尘姑息迁就,始终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加以治理;颗粒物具有颗粒越小、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危害越大的特性,其中,粒径十微米至0.1微米的细颗粒在大气中飘浮的时间长达八九小时至10年之久。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大气中始终存在污染,人们却误以为沙尘或扬尘消除以后就万事大吉。

  更为令人不安的是,大气质量报告不能全面反映实际情况。徐东群博士说:有机化合物多达数百种,不同的有机化合物进入人体时并未分类,通过整体进入、综合危害于人体,因此,判断大气污染情况不能以一种化合物为依据。另一方面,现在的污染物是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并存,问题更为复杂,判断污染情况必须二者兼顾。然而,人们至今对此认识不足。通过媒体公布的大气质量,仍然基本上是以无机化合物这一种污染物作为依据的。 至今没有细颗粒物大气质量标准

  环境专家普遍认为,对可吸入颗粒物认识不足,主要是由于大气环境研究工作滞后。在以燃煤为主的年代,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煤烟污染方面;用天然气代替燃煤并大幅度增加机动车后,污染源从煤烟型转向煤烟与汽车尾气混合型为主,有机化合物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这才开始注意对有机化合物的研究。这无异于问题出现后才开始采取补救措施,对于环境保护、治理工作非常不利。另一方面,在制定空气质量标准时,往往采取等效采用办法,能借鉴国外的就借鉴。然而,由于中外客观实际差距很大,国外的标准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国情。比如,细颗粒物空气质量标准,先进国家的指标定得相当高,完全照搬显然脱离我国实际。加上自主研究工作抓得不紧,于是,我国至今没有制定出细颗粒物大气质量标准。

  “缺乏标准将很难就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徐东群博士说,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燃油颗粒物像多孔的珊瑚礁,每个孔中都吸附着比燃煤颗粒物更多的铅、铬、砷、镉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等致癌有机物。这些颗粒物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的肺泡,并在肺泡中经过气血平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最后到达全身各个器官。它不但会损害人的免疫系统,还具有遗传毒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引起人肺泡上皮细胞DNA损伤并难以修复。长期暴露在颗粒物污染环境下,少年儿童的免疫功能将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佝偻病发病率将明显上升;中老年人的呼吸道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将明显增加;由于紫外线被颗粒物吸收或散射,凡是由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发病率都会明显增高。 大气环境研究应受到高度重视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院、国家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普遍认为,加强大气环境研究工作的当务之急,是抓紧制定细颗粒物空气质量标准。制定这项标准必须以人为本,重点关注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此,必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不仅要搞清楚大气中细颗粒物浓度大小,污染水平,人群接触污染量大小,而且,要搞清楚污染物进入人体内的剂量大小,以及会产生怎样的健康效应。为此,必须尽快研究提出符合中国特点并与国外方法具有可比性的可吸入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方法,并建立相关的支持体系。

  有关科技专家、行政官员指出,大气环境研究关系全国人民身体健康,这方面的科研经费必须给予充分保证。现在,远未达到这个基本要求。“十五”攻关重点课题《室内空气重点污染物健康危害评价技术》研究,工作范围涉及全国,并有不少需要攻关的技术难点,然而,所提供的经费捉襟见肘;国家课题《居住环境监测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成果是为全国服务的,由于资金不足,采样选点不得不局限于北京、上海两个城市,不能反映全国实际情况;一些污染严重城市开展细颗粒物研究的经费,甚至不到实际需要量的10%。长此下去,后果怎能不令人担忧?此外,基于大气环境研究具有学科交叉融会的特点,气象、地理、环境、卫生各干各的,资金分散等问题应该抓紧进行解决。国家权威机构应该对大气环境科研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协调;分属于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必须打破门户之见,形成强有力的合力,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并将临床、预防各方面综合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大气环境研究尽快满足社会和保护人体健康需要。(本报记者 李家杰)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掌握国航坠机事件动态


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新自写短信功能一流
对方手机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选择闪电方式 您的手机
您的密码
索取密码  

在几十个国家地区,只要您拥有手机,就可以享受新浪短信头条新闻的方便快捷,让世界随您移动!>>快速订阅


新浪商城推荐
  精品畅销书
  • 王峻涛如是说
  • 考试中心!
  • 李阳口语突破
  • 暴力营销 2.8折
  • 《魔戒》最新版
  •   数码产品促销
  • 听音乐还是MD!
  • 音文秀复读机
  • PDA广义与狭义
  • JNC热卖
  • 投影机大展销
  •   手机酷到底!
  • 经典的Nokia8850
  • Moto的V70绝对靓
  • 五彩缤纷的T68
  • 男欢女爱三星A408
  • 随身Hi西门子6688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