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4月19日电(记者张泽远、茆琛、朱丽)4月12日上午8时55分,兰州市城关区五泉山下,76岁的妇女李素芳穿越铁路,被疾驰而过的火车挂倒在地。50余分钟后,兰州“120”急救车赶到现场,又过了20余分钟,兰西铁路医院救护车赶到,李素芳被铁路救护车送至兰西铁路医院,经过1小时40分的抢救之后,李素芳在外科换药室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不治身亡。
事件一经传播,舆论纷纷谴责现场干警,为什么“120”先到20余分钟,最后却要等铁路医院的救护车。铁路部门觉得干警尽职尽责,是严格执行了铁路部门的急救规程。
记者经过3天的深入采访发现,其实,这一切原本就不该发生。处理此类急救事件,太多的环节出了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人们对生命的漠视和城市安全的脆弱。
生命聚焦3小时45分抢救时间滞后40分钟
整个事件中,最引起争议的是事发之后社会各方面采取行动的时间,为了尽可能弄清事情的本来面目,记者经过多方采访调查,终于得出了下面一份综合各方情况的时间表。
4月12日上午8时55分,76岁的李素芳在兰州市五泉山天桥穿越铁道时被24022次货车挂伤,倒在站台上。机车乘务员按照铁路内部处置程序用对讲机迅速通报了兰州车站。
9时15分,兰州车站派出所两名干警察打的赶到事故现场,询问了姓名、住址和家庭电话,并电话联系了李素芳家人。9时10分,车站已经通知了兰西铁路医院。
9时34分,李素芳老人的女儿禇维云赶到现场。
9时35分,兰州“120”急救中心再次接到报警电话,救护车出发,9时48分左右,赶到现场。随即,现场干警电话请示派出所带班所长说:“‘120’急救车已经到了,兰西医院的急救车什么时候能到?”所长答复:“兰西医院救护车已经出发,马上就到。”
9时50分,李素芳的小儿子禇维民带单位车赶到现场,干警告诉禇维民,不能动,应该找担架抬伤者到医院救治。
10时10分,兰西铁路医院救护车赶到,伤者被抬上救护车送往兰西铁路医院救治。
12时40分,经过1小时40分的抢救,李素芳在兰西铁路医院死亡。
透视这张时间表,显然,如果当时直接拉到兰医二院急救中心抢救,李素芳得到救治的时间就会提前大约40余分钟;显然,如果兰西医院的救护车来得更快一些,李素芳的抢救工作也不至于延误;显然……
警察,如果你们的处置再灵活、果断一些
事件发生后,受指责最多的就是现场干警。出诊的“120”医生表示,当兰州“120”急救车赶到之后,现场干警对医生说:“兰西医院的救护车马上就到。”
但是现场的干警觉得自己很冤。因为,火车撞倒李素芳之后,火车站派出所马上让他们出警,他们自己打车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事发现场。而且他们自始至终都密切保持了和派出所的联系,询问救护车何时能够到达。当伤者家属赶到之后,还告诉家属,倒铁路医院治疗的费用由铁路部门承担。当李素芳的儿子禇维民赶到后,还专门强调,不能动,要找担架抬,最后根据派出所指示,又在兰西铁路医院救护车赶到之前寻求“120”出诊大夫的帮助。
那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甘肃省兰州急救中心副主任牛天平说,“120”急救,首先以抢救生命为第一准则。
而从现场到派出所的带班干警在处理这件事时,恰恰受制于铁路系统处理此类事件的程序,在救人这个十万火急问题上没有显示出应有的灵活性。
兰州铁路公安局兰州公安处处长姚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在兰州车站铁路沿线发生类似李素芳这样的路外伤亡事件时,首先,机车乘务员马上会用对讲系统通知兰州信号楼,由兰州信号楼通知兰州车站派出所和客运室,最后由派出所派出干警现场勘察,如果受伤,及时通知医院抓紧抢救伤员,与此同时,客运室通知有关医院开始抢救工作。记者的采访也证实现场干警的确是认真执行了这一处置程序,因为当兰西医院的救护车久等不至的情况下,干警们多次打电话询问派出所救护车到没到,在接到派出所救护车马上就到的指示后,忽视了兰州“120”已经到达的事实。然而最后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兰西医院的救护车在路上走了1个小时。拖到兰西医院救护车来之前,干警才请“120”医生对伤者进行救护,然而,这一点迟来的变通,显然已经于是无补。
兰西医院,如果你的速度能更快一些,设备更全一些
兰西医院的救护车1小时赶了7.4公里的路程。
尽管他们可以说是堵车的缘故,但是这对于配有警报器,可以享受优先通过权的救护车而言,恐怕仍将是一个在实施抢救工作中可怕的慢速度。
18日下午,记者乘坐一辆丰田佳美汽车,将公路里程表调回到0,选择了下午3时许,这一下午交通的高峰期,从兰西铁路医院门口出发,半小时左右,就赶到了事发现场,这时,里程表上显示距离是7.4公里。
正是这个1小时7.4公里的速度,使铁路部门的抢救系统的效率大打折扣,使死板地执行这个抢救程序的每一个工作人员站到了舆论谴责的台前。
“车上连剪刀都没有。”禇维民说,他上了救护车,看到母亲的血都流到了车厢地板上,向医生求助时,医生停车翻便了急救包,竟然找不到剪刀。禇维民说,当他下车找来剪刀,剪开母亲身上的三重裤子时,发现,母亲受伤相当严重,血液已经湿透了三重裤子,大夫就用橡皮管扎住了我母亲的大腿止血。
“我们是上午11点整接诊开始抢救的。”4月12日当班的兰西铁路医院外科护士袁凤霞说,此时李素芳老人已被撞两个小时。袁凤霞回忆说,李素芳在放射科拍片子后被送到外科换药室急救,当时采取多种方式均无明显效果,虽然准备了血浆,但没有来得及输血。她告诉记者李素芳的死因:“创伤失学性休克,循环呼吸衰竭,左膝关节开放性骨折,左肩关节开放性骨折。”一小时四十分钟后,医院宣告李素芳死亡。
急救,如果真正以救命为本
被撞事件中,铁路急救系统一直立足于自己的事自己办。有人事后提出,如果这一功能更社会化一些,及时纳入“120”急救系统,也许悲剧不至于发生。
兰州铁路局有关部门为记者提供了一份处理路外伤亡事故的文件——《火车与其他车辆碰撞和铁路路外人员伤亡事故处理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其中要求,对路外伤亡人员的处理,要组织人员护送到就近医院急救,随后的括号里注明,就近医院以铁路医院为主。
为什么社会力量可以办好的事一定要铁路系统自己办?
费用显然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兰州铁路分局路外监察室副主任刘红军说,路外伤患者要送到就近医院救治,但是‘外院’(非铁路系统医院)要收押金甚至拒绝治疗,所以这几年发生铁路系统发生路外伤亡后就尽可能把患者送往铁路医院。
这个费用不算小。据兰州铁路公安局兰州公安处纪委书记吴连成介绍,2001年兰州铁路分局所辖路段共发生路外伤亡事故168起,死亡102人,伤66人,兰州分局因此支付864573元。
采访中,有关人员还多次表示,自己的医院,企业好走帐。
同样因为费用,铁路内部的急救系统也被分割。
离伤者最近的恰恰是一家铁路医院——兰州铁路中心医院。刘红军说,兰州铁路中心医院隶属路局,在收治伤者时也向兰州铁路分局收取押金。刘红军解释舍近求远的原因:“兰西医院不要押金,是我们分局的企业医院,只要公安证明这是路外伤事故患者就可以。”据兰西医院护士袁凤霞介绍,兰州铁路分局所辖路段发生的路外事故,90%的患者会被送到兰西铁路医院外科抢救。然而据兰州“120”急救中心介绍,如果伤者被“120”抢救,一般先抢救,后由责任方承担费用。
就是这样一条因为费用形成的规定成为铁路系统内,从车站,到公安机关,到铁路医院处置被撞事件时都立足于自己解决的一个重要依据,而恰恰这次却没有解决好。
在这次本该争分夺秒的事件中,铁路、“120”急救中心,乃至伤者的家属出于各自的考虑,最终未能就“救命”这一根本目的快速达成共识,使宝贵的抢救时间悄悄流逝,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李素芳,如果你能从天桥和地道穿铁路
事发三天后,记者来到李素芳老人被撞的兰州市五泉山铁路天桥下的市郊列车乘降站。地上的鲜血已经不再刺目,但是来来往往的人依旧在横穿铁路。尽管上面就是天桥,旁边就是地下通道。
公安部门介绍,就在李素芳老人出事后,17日上午,这里又发生了一起穿铁路被撞伤的事件。
路边群众说,经常有人在横穿铁路,因为这样方便于他们去对面的一个小市场,尤其是老人,更喜欢这样横穿铁路,因为这样比较近。记者发现,铁路部门在小市场和铁路乘降站之间设有铁栅栏。但是看来当地群众并不买这些阻拦设施的帐,市场出口处,3、4根钢筋被拔掉,露出一个可容一人半通行的空间。
兰州铁路公安局兰州公安处处长姚建说,铁路局在兰州市铁路枢纽区专门设置了这样的防护栏,但是破坏严重,很多人不愿意多走几步路过天桥。公安处法制科科长罗勇说,今年就在李素芳老人出事的地点,已经发生了8起因为横穿铁路被火车撞伤的事件。当人们在寻求自己的方便时,没有意识到,代价竟然可能就是自己的生命。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掌握国航坠机事件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