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8日电(记者李京华)这里曾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曾孕育了伟大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位于北京沙滩地区的北大红楼--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今天正式向社会开放。
由中国革命博物馆在北京大学红楼筹建的这座纪念馆的前身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座最高学府校址的北京大学红楼。红楼原为北京大学第一院旧址,1918年建成,是一座“工”字 型楼房,全楼以红砖、红瓦建成,故称红楼。其平面呈工字形,砖木结构,连地下室共五层,总面积10000平方米。1961年,国务院公布红楼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楼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从红楼北侧的民主广场出发,聚集到天安门广场,举行反帝爱国群众大游行,这场爱国运动推动了中国历史进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等人建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就设在红楼内。1920年8月,“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另一杰出代表鲁迅先生应聘来北大红楼讲授《中国小说史》。
据了解,北京大学红楼建成后,一度作为北京大学校部、图书馆、文科教室,地下室为印刷厂。李大钊在1917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他的办公室就在红楼东南角的第一间。1918年,毛泽东来北京,曾任北大图书馆助理馆员,也在这里办公。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主办的《新潮社》社址也设在一楼。
红楼的第二层是教室和校部机关。当时的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办公室就设在这里。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建成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许多遗迹已经被恢复,其中包括:李大钊工作过的办公室里,毛泽东在红楼工作时的新闻纸阅览室,以及学生上课的大教室等。
据了解,除了旧址的复原、历史期刊的展示外,纪念馆特别推出了新文化运动陈列,分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深入”三个部分;通过90多张图片和60余件实物,生动地再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风貌。(完)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