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由东南眼科医院赵广健院长主刀,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麻醉科窦元元主任负责麻醉,“巴斯”顺利地上了手术台。 4月28日,“巴斯”已能看清饲养员手中的食物。
人民网4月28日电 今天下午,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陈玉村宣布,我国首例大熊猫白内障手术取得成功,填补了世界大熊猫医疗史上的一项空白。
经东南眼科医院专家4月27日晚鉴定,于4月14日施行右眼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大熊猫“巴斯”术后恢复良好,角膜透明,在手电光的照射下右眼瞳孔放大缩小,对亮光反射躲开,这说明失明5年之久的“巴斯”终于重见光明。
据调查,目前全国从野外捕捉或人工饲养下的200多只大熊猫中,患白内障的近20只,此病占整体比例达5%以上,与50—60岁年龄段人群患白内障的比例相当。
福州熊猫世界的“巴斯”为雌性,今年21岁,体重120公斤,是国内外著名的熊猫明星,曾代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访问美国半年,轰动美国西海岸,还应邀参加过第十一届亚运会大型文体活动和全国春节联欢晚会。5年前当“巴斯”步入16岁高龄时,右眼开始出现白点,尽管用过不少药物,但病灶仍不断扩大,最后遮住了整个眼睛。从此它性格迥变,胆怯烦燥,甚至还两次攻击过饲养人员,为此研究中心停止了它的体操表演。
近年来,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一直考虑让“巴斯”重见光明。但大熊猫是“国宝”级野生动物,既没有思维,又不会说话,手术的无菌消毒和术后的护理难度极大,一旦发生术后感染、化脓,眼球就得摘除。研究中心查阅国内外这方面的资料,一片空白,连大熊猫眼球的基本结构也无构图可查,只是听说国内一个保护区曾请当地一家医院给大熊猫做过白内障手术,但未成功,那只大熊猫至今仍双目失明。
陈主任对记者表示,人们一直说要“关爱大熊猫”,什么叫关爱大熊猫?关爱大熊猫就是人类要对它的生存负起责任。为此研究中心冒着风险,将为“巴斯”施行白内障手术列入了今年的科研奋斗目标。他们从今年元月开始准备,对“巴斯”特别训练:要使它能让人靠近,它的眼睛要能接受滴眼药水。
今年4月6日至13日,由福州东南眼科医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多次联合对其它大熊猫进行体位保定、局部麻醉、呕吐情况下的处理等模拟试验,继而又两次对家猫的眼睛进行模拟手术。4月14日下午3时,由东南眼科医院赵广健院长主刀,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麻醉科窦元元主任负责麻醉,“巴斯”顺利地上了手术台。
麻醉后不久,由于大熊猫眼球的晶状体比人大3倍,且硬度更强,手术中途出现了晶状体坚硬无法粉碎的新情况,医生紧急会诊采取了果断措施,扩大了手术切口,将原先计划的超声波粉碎改为白内障摘除。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手术,终于摘除了一个直径10毫米的晶状体。“巴斯”刚离开手术室,还未放进铁笼,粘在眼睛前的纱布就被一抓而空,一路上为防止其用前爪抓眼睛,看护人员给它捆上条布、绳子,均被一一咬断,不得已看护人员用木棍不时敲打“巴斯”前爪,使其形成条件反射,不去抓眼睛。
“巴斯”回到研究中心后,科研、饲养人员采取了双人制日夜守护,保证其每小时能滴上眼药水和每天4次的抗感染药物肌肉注射。“巴斯”术后眼睛变肿,角膜出现云雾混浊,它不时用前爪骚动,直到十多天后才逐步安定,角膜的云雾逐步消散,进而变得透亮。
据东南眼科医院赵院长介绍,白内障手术是眼科中成功率最高的手术,该院每月都要做200多例手术,仪器设备基本与国际接轨,给大熊猫做白内障手术的过程与人一样,只不过眼球结构不同,最困难的是配合和术后护理问题。从目前情况看,手术比较顺利,“巴斯”的视力有所改善,为今年施行类似手术积累了经验。陈玉村也表示,福州气候炎热,不是大熊猫产地,希望通过此次手术能为大熊猫的医疗保护、特别是老龄大熊猫的保健方面做些有益探索。
据悉,“巴斯”将在今年五一期间与观众见面。(刘晓军杨婀娜)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