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良臣
最近,南京、成都等地因牛奶过剩而出现了将牛奶倒掉的事。我知道,这样的事如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他们也多次发生过),无论是我们的经济学专家还是一般的“革命同志”,都会把它叫做“经济危机”。即便是小面积、个别地方发生这样的事,我们也不会说人家这是“极端事件”,而只说是“发生小面积经济危机”;而人家自己呢,对自己会“ 发生经济危机”也更是从不讳言。
可这样的事一到我们这里说法就变了,就要把出现这类事说成是“极端事件”。这两天在报纸上看到有消息在标题上就是这样“做”的:南京成都市场爆发极端事件(眉题)牛奶卖不掉,倒掉!(主题)我觉得有些好笑。
将牛奶倒掉,当然不是什么好事。在资本主义国度出现这样的事,我们就会说这是资本家为了减少因降价出售而带来更大的损失而采取的一种手段(至于为何会因降价出售而带来更大的损失,凡学过一点经济学的人都不难理解)。而在我们这里出现这样的事,是什么原因呢?眼前还不见我们学经济的专家们出来说话,我这个不懂经济学的人当然是不敢乱说的。但常识告诉我,这也是那些倒掉牛奶的人为了今后更好地多赚钱。至于这赚钱人“姓”什么,是“姓社”还是“姓资”,我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就现在看来,无论我们的愿望是怎样地美好,我们会怎样地汲取人家的教训,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都不免要出现一些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不可能出现的事。可我想,既然是市场经济了,还有什么可讳言的呢?我们不少人平时也谦逊得很,口口声声说是要向别人学习,向一切比我们先进的国家和社会学习。我想,这“一切”之中定然包括资本主义社会。而像这现有世贸组织的一些游戏规则,更是在总结了西方几百年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有些人为什么对人家的成功经验总是那样地害怕或躲躲闪闪呢?
而事实上像在少数地方发生这样的“经济危机”,对于整个中国的市场经济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不值得大惊小怪。我为我们一些人搞了这么多年的市场经济,居然连这一点也没有预想到而不可理解。难道有些人就不怕人家因此会耻笑我们吗?说:看!他们还加入世贸呢,还说什么要和国际接轨呢,连一个“经济危机”都不敢承认,还接个什么轨?
现在知道,我们为了加入世贸,进行了长达15年的谈判,而据外经贸部副部长、我国加入世贸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先生的回忆,说是当时谈判最大的困难,就是不敢承认中国搞市场经济,当时我们叫“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相结合的商品经济体制”,并说为了“市场经济”这4个字,我们谈判了6年。最近从杂志上看到一位文史研究员发表的一篇文章,对此感慨不已:“我们全民抗战、赶走日本侵略者,也只花了8年时间,怎么为了‘市场经济’四个字竟谈判了6年呢?”
孔子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把“经济问题”叫做“极端事件”,只能说明我们有些人对“与世界接轨”不过是“叶公好龙”———真的“接轨”,却又害怕了。
一首歌声,两份祝福,万张贺卡免费送母亲!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