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漫天,春光失色。今年入春以来,几次大规模的沙尘天气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4月5日,浩浩荡荡的大风卷着沙尘,穿过秦岭的山川河谷,掠过广元,侵入了四川盆地。“年年春季广元都受北方而来的风沙侵袭,今年尤为厉害。”对沙尘天气早已见惯不惊的老广元们说。肆虐的风沙再一次敲响了生态保护的警钟。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全国土地荒漠化面积为262.2万平方 公里,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区;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西部地区占80%,而据最新的卫星遥感资料显示,四川省水土流失面积已达22.12万平方公里,是我省水土流失加剧的信号。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着环境保护必须实行跨越式发展。
从地形图上看,自成都平原始,由南而北,地势不断攀升,平原绿洲、丘陵曼甸、坝缘山地直至秦岭、关中平原、黄土高原,而广元正处于川陕两省交界、秦岭南部边缘之地,长江四大支流之一嘉陵江贯穿全境奔流而下。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令广元成为四川抵御风沙、减少水土流失所必须构建的第一道绿色屏障。
广元市幅员面积1.6万平方公里,现有森林面积1200万亩,其中有林地980万亩、灌木林地189万亩、无林地105万亩。曾几何时,为了吃饭,该地区大量的高山陡坡、草地被开垦成耕地。以朝天区为例,该区人口20.5万,农业人口为16.5万,现有24万亩耕地中,25度以上陡坡耕地占近20万亩,这些陡坡地一下大雨就极易被冲毁,因此田坎边缘都用碎石条人工堆砌而成。走进朝天区,崇山峻岭之中,层层叠叠的碎石条垒起层层叠叠的梯田,甚为壮观。当人们深深惊叹于人类力量无穷尽之时,对森林的过度砍伐,无限制的开荒垦地带来的后遗症逐步彰显:朝天区水土流失面积达65136公顷,其水土流失量为每年152万吨!当地的人们尝到了违背自然规律的恶果。全市范围内,沙灾、旱灾、水灾频频发生。2001年冬干、春旱、夏旱连伏旱,秋涝更令广元地区蒙受了巨大损失。面对大自然的报复,广元人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绿色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环节,林业建设是防治“三灾”的根本措施。“建设生态屏障,实现绿化富民”被该市市委、市政府定为施政目标。
广元的林业建设有着历史性的机遇。从国内形势来看,中央财政用于林业环境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大,仅2001年度国家投入广元林业建设的资金就达3个多亿。省委、省政府更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开发的根本点和切入点,明确指出:“要把四川建成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国际方面,合作造林力度进一步加大,1998年德国政府向广元市无偿援助1700万马克实施中德合作造林项目,目前中日合作造林和第二期德国援助造林等国际合作造林项目的争取工作也在进行。国外先进的思想、技术和管理经验随着资金一道注入广元,加快了广元林业建设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广元人适时抓住机遇,加大依法治林、科技兴林、分类经营的力度,实施好“天保”、“退耕还林、德援项目、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治理、飞播造林、种苗基地、原料林基地、绿色通道、生态旅游十个工程项目,令全市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九五”期间,该市森林覆盖率由“八五”期间的36.03%增加到40.3%,“十五”前期,全市造林绿化面积以每年平均55万亩的速度飞增,截至目前,广元市森林覆盖率已达42%!
今天,自陕北高原而行,走马关中平原、越秦岭、进四川,一幅舒展开来的风土人情长篇画卷中,渐次浓郁的绿色带给视觉上最大的冲击:光秃秃的黄土坡、坦荡荡的平原、纵横沟壑的山岭、茂密幽深的山涧丛林……唐家河、鼓城山、翠云廊、水磨沟等7个自然保护区、43个自然保护小区如粒粒莹莹绿色明珠,撒落镶嵌于广元的山山水水。十余年来广元人做的“绿色文章”已见功力。
广元林业也有着发展不平衡之处:高山、远山生态状况好于近山、浅山,沿公路、江湖、城镇地区因人畜活动频繁导致人为损坏严重;国有林区生态状况好于集体林区;地域上发展不均衡,南部的苍溪、剑阁、元坝生态状况好于北部的旺苍、青川、朝天。全市现有无林地、坡耕地22.47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13.8%,有的地块因土地瘠薄、严重缺水,数年栽植均未成功,从而形成“馒头山”。困难面前,广元人有无法推却的使命:“5年初步治理,实现全面绿化;10年基本治理,遏制水土流失;15年全面治理,实现全面绿化。”这是广元人自加压力规划的生态建设目标。
建设秀美山川,福泽子孙后代。(记者杨晓)
一首歌声,两份祝福,万张贺卡免费送母亲!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